美播种提速以及中美贸易博弈,大豆震荡下行 | |
来源:
2025-5-12 10:59:34
![]() 5月11日消息:截至5月9日当周,全球油籽市场总体呈现疲态,芝加哥大豆期货领跌,主要原因在于北美春播进展顺利,南美丰产带来激烈竞争压力;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表现疲软,以及全球贸易局势的持续不确定性,也给油籽价格带来下行压力。市场焦点转向周末举行的中美贸易谈判,以及下周美国农业部即将发布的5月份全球供需报告。 本周全球油籽市场呈现普跌态势,多重利空因素交织:北美产区天气理想推动春播加速,美国大豆播种进度达30%超五年均值;南美新豆集中上市,阿根廷产量预期上调至5000万吨;叠加中美贸易谈判前景不明朗,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市场焦点转向周末举行的中美贸易谈判,以及下周美国农业部即将发布的5月份全球供需报告。 周五(5月9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7月大豆期约报收10.517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0.59%;6月船期美湾大豆均价每蒲11.1775美元,下跌0.91%;7月豆粕报收每短吨294.1美元,下跌0.94%;7月豆油报收每磅48.57美分,下跌1.74%;泛欧交易所8月油菜籽期约报收471.25欧元/吨,下跌0.1%;加拿大7月油菜籽期约报收712.1加元/吨,上涨0.58%;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现货报价为每吨386美元(含33%出口税),下跌1.0%。ICE美元指数报收100.168点,比一周前上涨0.33%。 美中关税战现转机?日内瓦谈判释放关键信号 周六,全球瞩目的美中高层贸易谈判在日内瓦拉开帷幕,首日8小时闭门会谈虽未取得突破,但为持续数月的关税战带来一线曙光。这是自双方互征超100%关税导致近6000亿美元贸易几近停滞后,两国经贸高官的首次面对面交锋。美方首次抛出将145%关税降至80%的具体方案,中方则坚持反对"经济霸凌"立场,显示出双方试探性接触的特点。谈判释放出三个关键信号:一是双方同意继续对话,表明都不愿局势进一步恶化;二是美方首次提出明确的降税替代方案,为后续磋商奠定基础;三是中国可能争取类似其他国家的关税豁免待遇。尽管分析师普遍预期难有重大突破,但瑞士经济部长评价"会谈本身就是成功",暗示这可能是漫长谈判进程的开端。 当前全球供应链正密切关注三个潜在走向:若达成阶段性协议,被冻结的美中农产品贸易有望部分解冻;若谈判破裂,全球贸易体系将面临更剧烈震荡;最可能的中间路线是建立持续磋商机制,通过延长谈判窗口逐步寻求平衡。这场谈判不仅关乎两国经贸关系,更将决定2024年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方向。 北美春播加速:油籽播种进度超前,天气利好支撑丰产前景 截至5月初,北美油籽春播进展顺利,整体进度快于往年同期。美国大豆播种已完成30%,高于五年均值23%,但略低于市场预期的31%。中西部北部及西部晴朗干燥的天气有利于加快播种,而东部小雨对墒情影响有限。目前约15%的大豆种植带处于干旱区,与上周持平,但高于去年同期的11%。 加拿大油菜籽主产区播种同样提速。萨斯喀彻温省春播完成18%,远超五年均值10%,其中油菜籽播种进度达10%。阿尔伯塔省和曼尼托巴省播种进度也显著领先,得益于温暖干燥天气和良好土壤墒情。尽管加拿大统计局预计2025年油菜籽种植面积同比减少1.7%,但当前有利的春播条件为单产潜力奠定基础。市场关注后续天气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特朗普预算撼动豆油市场:生物燃料需求面临不确定性挑战 美国政府最新预算提案可能对豆油消费产生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三大关键领域:1)生物燃料政策转向冲击需求:预算计划削减15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资金,直接影响生物柴油和可再生柴油补贴。作为美国生物柴油主要原料,豆油工业需求可能面临显著萎缩。同时,能源政策向化石燃料倾斜将进一步挤压生物燃料市场空间。总体而言,特朗普削减EPA预算的短期利空明显,生物燃料领域需求冲击首当其冲;长期影响仍需观察行业适应能力及替代油品竞争格局。3)油粕比价关系可能重构,压榨利润向豆粕倾斜。最终影响仍取决于国会审议结果及具体实施细则。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大豆出口销售依然不振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周报显示,截至5月1日当周,2024/25年度美国大豆净销售量为37.7万吨,较上周减少12%,但较四周均值高出11%。本年度迄今美国大豆销售总量约4772万吨,同比增长12.7%,而美国农业部预期全年增长7.7%。此外,美国农业部的单日出口销售报告显示,周四和周五私人出口商合计报告对巴基斯坦销售34.5万吨美国大豆,2025/26年度交货。 从大豆报价来看,南美大豆目前是全球最便宜的供应。5月8日,美湾大豆FOB报价为413美元/吨,较一周前下跌3美元;巴西大豆帕拉纳瓜港口报价402美元/吨,下跌5美元;阿根廷大豆上河报价为383美元/吨,下跌10美元。 3月底加拿大的油菜籽库存大幅下降 加拿大统计局称,截至2025年3月31日,加拿大油菜籽库存为587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958万吨和五年平均值828万吨。库存下滑原因在于出口和国内消费旺盛。在此期间,加拿大的油菜籽出口量大幅增长73.6%至680万吨,为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国内油菜籽用量(主要用于压榨)达到810万吨,同比增长3.1%,创下历史新高,这可能与该行业持续扩张以满足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有关。需求旺盛而供应紧张这意味着油菜籽需要通过价格上涨来遏制需求。今年迄今为止,ICE油菜籽期货上涨13.7%。 南美大豆丰产格局确立,但出口节奏受制于贸易博弈 巴西大豆收获已接近尾声,截至5月4日完成97.7%,略快于五年均值。尽管产量丰收,但5月出口预计放缓至1260万吨,环比下降6.7%,主要因中国采购节奏调整。数据显示,前4个月巴西对华出口占比升至75%,反映中国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对南美供应的依赖加深。分析师指出,今年巴西可能延长出口周期以优化物流,下半年出货量将取决于中美关税谈判进展。 与此同时,阿根廷大豆收割完成45%,虽落后去年同期,但因单产超预期,布宜诺斯艾利斯交易所将产量预估上调至5000万吨。本周强降雨再度中断收割,但市场普遍认为最终产量可能进一步上调。当前南美大豆供应充裕与中国采购策略的相互作用,正成为影响全球大豆贸易流和价格走势的关键变量。 中国大豆进口量价齐跌!2025年前4月进口骤降15%,贸易战阴影笼罩市场 2025年前4个月,中国大豆进口呈现量价双降趋势。海关数据显示,1-4月累计进口量仅2320万吨,同比减少15%,进口金额更是大幅下滑28.2%,反映出国际大豆市场供需宽松及成本走低。其中,4月进口量环比增长84.4%,但同比仍下降29.1%,凸显季节性需求波动与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对比。价格方面,前4月大豆进口均价为457.2美元/吨,同比暴跌16%,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下行趋势。这一现象与全球大豆供应充裕、中国压榨需求疲软密切相关。 展望未来,贸易政策冲击可能显现。4月中美互加关税(中国对美商品征收125%关税)可能进一步抑制后续进口。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25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或降至1.09亿吨(同比-2.7%),若成真,未来数月进口节奏将显著放缓。 美国农业部下周一发布5月份供需报告,美国新豆产量可能同比减少1% 美国农业部将于下周一发布5月份供需报告,该报告将首次给出2025/26年度美国大豆供需预测。鉴于近几个月来全球贸易动荡,新作大豆供需可能成为周一关注的焦点。 就2025/26年度美国大豆产量而言,分析师平均预期为43.25亿蒲,略低于2024/25年度的43.66亿蒲。在期末库存方面,分析师的预测差异较大,平均预期为3.51亿蒲,低于2024/25年度的3.70亿蒲,但预测区间从2.65亿蒲到5.50亿蒲。如此宽泛的预测范围反映了新作种植面积、单产以及出口需求等关键因素的高度不确定性。 就全球大豆供需而言,分析师预计2024/25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平均为1.226亿吨,预测范围在1.210亿吨至1.240亿吨之间,与4月份的预估基本持平。展望2025/26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预测为1.253亿吨,预测区间为1.207亿吨至1.332亿吨,主要是对主产国(如巴西和阿根廷)的产量以及全球进口需求的预估存在分歧。分析师还预测2024/25年度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分别为1.691亿吨和4930万吨,均略微高于4月份预估值。 市场将密切关注USDA在报告中对主要出口国南美洲的产量预估,以及全球最大进口国中国的需求前景,这些因素将对全球大豆供需平衡产生关键影响。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