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库存消费比:几多困惑待解题  
来源:
2017-6-23 9:14:44
    嘉宾简介

  杨卫路,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粮食市场信息工作,参加过中国稻米产业、中国大豆产业等课题研究。为使国内粮油行业了解国际市场动向,长期编译美国农业部有关粮油市场的专业报告和资料。在报刊上发表过关于粮食安全、粮食市场等方面的论文。

  库存与消费比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衡量世界粮食安全水平的一个量化指标。该项指标规定了粮食的这项比值低于17%或18%时,就处于不安全状态。

  该项指标的提出,首次使粮食安全不再是没有数据支撑的空谈,使人们认识到粮食这一关系人类生存的特殊商品,其生产、消费和储存是有规律可循的。它的出现,在粮食的基本数据中确立了一个关键点,即库存与消费的比值低于这个点,世界粮食就处于短缺状态,高于这个点就处于较安全状态。而在很多具体情况下,该项指标又似乎并不能反映实际,令人困惑不解。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概念推敲一番,特别是对该项指标的局限性加以探讨。

  困惑一:未反映世界饥饿人口数量变化

  粮食的库存与消费比应当是对全球粮食安全总体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意义就在于,对全球总体而言,每个年度结余的粮食,至少应当满足人们在下一个收获季节到来之前的消费。达到这个指标,理论上说就可以有足够的粮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但是,实际情况又如何呢?用实践来检验一下该项指标是否反映了世界粮食安全状况。从2006年至今,正好经历了一轮全球粮食库存水平由低到高的周期,世界粮食库存与消费比在2006年达到本轮周期的最低水平16.61%,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警戒线,当时世界饥饿人口约9亿。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各国的呼吁下,粮食生产迅速提升,从而使粮食的库存与消费比也开始逐渐回升。

  2007年升至16.75%,2008年升至18.15%,已达到世界粮食安全水平。但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世界饥饿人口并未明显下降。

  世界粮食生产回升势头持续,库存与消费比在2009年超过20%,达到22.34%。此后只有在2012年该项指标回落至20%以下,其他年度均高于20%,最高为2015年的24.8%。尤其是最近几年,世界粮食市场价格低迷,许多国家供大于求。但世界饥饿人口至今仍保持在7.9亿的高位,占世界总人口的10%以上。

  由此可见,该项指标存在一定局限性。可以看到,近几年从世界粮食市场全局看,已处于过盛时期,粮食价格低迷,导致美国市场粮食价格几度触及抵贷价格的低位。我国粮食市场也因国际粮价大幅低于国内,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生产结构,这些措施之一就是取消了玉米(1667, 0.00, 0.00%)最低收购价,以期控制过快增长的供给,以降低库存水平。那么,除了库存与消费比之外,必然还存在其他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状况的诸多因素,如政治原因、战争原因、流通原因等等。

  困惑二:只有最低线,没有规定最高限

  一项指标只规定下线,没有上限,一般会认为规定上限没有意义,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过去20多年里,世界已经历了至少两次明显的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低迷情况,对各国政治经济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因此可以确定,规定粮食库存与消费比比值的上限,即高于百分之几时,是处于不安全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以前不做规定可能是出于全球粮食供给状态始终处于短缺的考虑,还存在8亿左右饥饿人口,从世界角度看,基本上可以暂时忽略粮食因多而引起的不安全状态。

  正是这种对粮食库存与消费比上限的忽略或忽视,客观上造成人们对粮食过多趋势的掉以轻心,一味地强调多生产,粮食多了总不会错,这似乎成为一种共识。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将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库存爆满的形势下,继续大规模促进粮食增产,从而一而再和再而三地走入本可以避免的粮食过多、价格低迷、谷贱伤农的困境。

  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和近几年就是这种状况。

  可以看出,该项指标作为对全球总体粮食安全水平的意义重大,但是有其局限性的。从防止粮食供给数量过低的角度来看,这个指标只能说明全球主体市场总的供求形势,以及有购买力市场的供求形势,而对于真正贫困又缺粮的区域则形成了无意识的忽略。从忽视对该项指标上限规定角度看,又有可能造成对粮食过多引起的诸多问题的回避,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潜在危害。

  对于我国实际情况而言,确定一个粮食库存与消费比的上限,也存在一定难度。首先是对国内粮食供给形势的基本判断就存在较大分歧:有的说国内目前只是阶段性供大于求,长远看粮食还是短缺的;有的则说供大于求形势已十分明显,去库存是当务之急。是否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搁置争议,确定国内库存与消费比的上限,先解决实际问题更好些,然后将理论问题交给研究人员去慢慢求得定论。而且这个上限应当是动态的,随着国内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农户总体数量和农户存粮数量都势必逐渐减少,国家库存量逐渐提高也就成为必然现象。这就需要将国内库存量的各项指标定得稍微宽松一些,保险系数大一些,只要不坏粮,不妨制定得高一些。

  困惑三:在不同国家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不同国家观念不同,评价亦不同。

  当一些大国特别是农业大国出现粮食短缺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特别关注。而一些发达国家则不同。例如日本,其粮食库存与消费比常年保持在15%以下(按我国粮食概念),粮食自给率仅为30%左右,也不存在粮食危机问题。但如果印度或中国,粮食库存与消费比降至17%以下,自给率降到了30%,那不仅对国内是个灾难,并将对世界市场产生巨大影响,甚至灾难性影响。

  另一些没有足够购买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出现粮食短缺时,也被认为是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因为那是实实在在饥饿,儿童骨瘦如柴,人人面黄肌瘦,可能饿死人都是常事。但是同样问题发生在发达国家,情况就大不相同。

  日本的粮食自给率虽然常年保持在30%左右,但由于日本具有充分的购买能力,每年在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粮食成为常态,国际间贸易供求关系几乎已经固定,使这个1亿多人口不算小的国家并未出现粮食安全问题,反而与一些粮食出口国形成长期的互利关系,在农产品(000061,股吧)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了比较稳固的经济互补。

  在过去10年里,日本谷物库存与消费比只有1年超过15%,基本稳定在13%~14%之间,日本谷物库存量基本上维持在500万吨左右。由于日本谷物自给率常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进口量巨大,常年谷物进口为2500万吨左右。这样一个1.26亿人口的较大国家,却几乎没有什么粮食安全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粮食出口国则不大关心自身的粮食库存与消费比,他们只是希望所生产的粮食尽量多地卖出去,从而在下一年度维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例如在2003年,美国玉米库存与消费比曾经降至较低水平8%,是十几年的低点。即使如此,也没有人怀疑美国玉米供给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当时世界玉米库存与消费比是13%,高于美国,世界粮食市场更担心的是世界的13%,而不是美国的8%。

  所以,库存消费比对这些传统粮食出口国来说,意义也不大。

  困惑四:一些范围内库存数据难以确定

  目前,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平衡分析数据收集和整理比较困难。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美国农业部在做这项工作,虽然人们很少质疑这两家机构发布的数据,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其实不难理解。因为一个国家的数据都难以收集整理,更何况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情况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统计五花八门,标准也各不相同。

  那么,在库存与消费比的计算中,应当采用什么数据其实也是值得研究的。在世界范围内,当然要采用各国官方公布的国家粮食库存数。而具体到各国,例如我国就值得分析了。是采用国家储备库存数,还是采用国家储备 库存数加国有企业库存数,或是再加上非国有企业库存以及加工企业商品周转库存数,这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除此之外,更令人困惑的是,是否应当采用全社会库存数,即在全社会各类企业库存粮食数量的基础上,再加上农户存粮数。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农户人口所占比例很高、而且其农业生产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国家来说,农户生产自用的那部分粮食,是不进入流通领域的。因此,他们的这部分自用口粮以及结余量,基本与国家库存无关,也不进入年度结余统计范围。这个量对于个别农户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几亿农户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数量。这个量是否加入库存,并用于计算库存消费比,所产生的差异十分巨大,可能会产生5~10个百分点的差距。

  从农业大国来看,至少农户占相当大比例的中国和印度都存在类似问题。这个问题应当提出来并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但怎样解决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粮食安全是对全社会而言,农户的粮食安全依赖国家库存,而农户存粮不加考虑,显然是不够实事求是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且不说农户数量、存粮数量多少。

  与发展中国家不同,多数发达国家当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他们那里,粮食生产已经基本全部商品化了。

  例如美国的农场主们所生产的小麦、玉米基本上全部会出售到市场上,其自己食用消费的粮食都是在市场上购买,谈不上自身存粮以备自己食用的问题。所以在发达国家,对库存数据的选择相对比较容易。

  困惑五:虽有局限性仍被各国广泛接受

  当人们谈到粮食安全时,经常会提到库存与消费比这个概念,并以这个指标的高与低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安全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依据粮食的库存与消费比对粮食安全的判断,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泛泛而论,很少见到详尽一些的论述。

  不过,粮食库存消费比的提出,无疑是对粮食安全量化分析的一大贡献,也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一旦世界粮食的这一指标降至17%以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就会呼吁各主产国提高粮食生产投入,以增加世界粮食总供给,对保障全球粮食供给充足起到良好作用,这些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笔者谈到的只是在具体分析某一个问题时,单独使用库存与消费比的局限性,并没有任何对该项指标的批评和贬低之意。库存与消费比是一个被经济学家们广泛应用的指标,不仅在粮食市场领域,在其他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并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手段,其重要意义是无可辩驳的。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