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营销文库 |
工业品营销慢热的四大内因 |
可能是因为之前在2家世界500强公司的工作经历,叶敦明一直认为工业品营销毫不逊色于快消品营销,无论是在体系结构、复杂程度,还是在价值创造、传播质量等专业块面上。反观国内的工业品营销,尚处在概念导入期,专业咨询人员主要还是在劝导企业决策层重视营销。引导是好事。问题是,一旦客户接受了营销观念,又该如何把营销概念落实到绩效创造这个永恒的主题呢? 十几年前,台湾行销界在大陆刮起了一阵旋风。他们把战略、营销和品牌较好地结合在一起,理论上构成了相对通畅的体系,实战上又手握大把国际品牌案例。一时间,我们把台湾模式当成了中西结合的典范,乃至奉为神灵。可没过几年,我们就发现:台湾市场非常之小,所谓的成功经验偶然性过强,要想在大陆复制何其难哉。有一次,叶敦明领衔的咨询项目组,给号称台湾行销能力最强的黑松提案,他们的总经理、行销总监和品牌总监,齐整整地端坐一边,我感到压力不小。近3个小时的提案结束之后,黑松总经理说了这样一句话:看来,大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大陆专业人士的行销水平不在我们之下,而且更适合当下的发展过渡期。 当前的工业品营销,就处在这样的模糊状态。要学科特勒的《B2B品牌管理》,总觉得说教太多,广告传播比例过大,而且缺少战略的高度和预见性,又没有清晰的操作体系,此书虽被高抬为经典,但实在是底气不足。要学韦伯斯特的《B2B战略》,也会发现此书是科特勒《营销管理》的翻版,体系虽然完整,内中几无新意,而且没有把品牌、传播与营销、战略较好地结合起来。要知道,没有品牌传播的战略营销,就如同油箱空空的跑车一样,看着过瘾,其实不过是一堆美丽的废铁而已。 国外的经验想学学不了,国内的市场实践又少之又少。于是,工业品营销界就处在痛楚的混沌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招数,也就应运而生。热闹归热闹,可战略的高度、方法的科学、策略的实效、成果的可验证,就都成了问题。叶敦明写此小文,是想要与行业前辈、同仁切磋一番,拨开遮望眼的浮云,共同为工业品营销实战界、咨询界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1、名不正,言不顺 Industry Marketing应译为“产业营销”,而不是工业品营销。更为准确的用词应该是B2B marketing,但容易让人误解为一种点对点的电子商务。名不正,言不顺,搞咨询的,连自己是干什么的都模糊不清,岂能为他人出谋划策呢? 叶敦明认为,工业品营销的概念必须做实,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条路,趁着工业品营销这个生硬的名词尚未普及之际,干脆把工业品营销改成“组织营销”或者“B2B营销”。这样,IndustryMarketing的内涵就会更加明确,与消费品营销就能轻易区隔开来,而其外延也从单纯的工业企业,延伸到政府、组织机构等更为关联的客户类型了。 第二条路,就继续叫工业品营销吧。名字本身不重要,但要做实工业品营销的服务价值。从概念鼓吹、常识培训、蜻蜓点水式咨询,要跃升到战略研究构架、专业分析工具、实战操作体系等务实型服务。最起码的,要学习消费品营销咨询的服务体系,要么从行业战略角度入手,做某个细分行业的营销专家;要么从职能角度入手,串起调研、诊断、规划、组织、执行、品牌、媒体和传播等关键作业点,为客户企业提供综合性咨询服务。 |
本站有部分文章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并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