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营销文库
文章名称   文章和内容   

《产品炼金术》外传序:思想者客栈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人生如寄。

    这是从庄子、到阮籍嵇康、到曹操曹植、到陈子昂李白、到苏轼范仲淹、到纳兰容若、到王国维、陈寅恪,中国文化对人类个体的一个真切定义。千载以来,视人生为寄寓天地间,成为中国文化作品的独特气质。人生如寄,让人珍惜生命中每一次的相遇与缘分。

    实际上,脱离了乡土的宗法环境,中国文人的人生才开始自由。人生如寄这个感受,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个天地:人类精神世界内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这种自由之精神,是中国艺术以及中国文化的真正底蕴。

    在这个自由挥洒才情、自由交往、自由情感的“小宇宙”里,保留了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对于个体、他人平等一视,在精神世界里自由往还的即兴与创造。

    所以,中国文化的江湖,并非都是新武侠小说描绘的拳脚江湖,真正的江湖文化,是这种人生如寄激发的自由交流与创作,从诗词歌赋到绘画音乐。我们都不难想见,当年路遇熟人或倾盖之交,夜游桃园、流觞曲水、唱和泼墨,这是何等的人生快事!每一次相遇,都变成一个记忆,都是人生漂泊旅途小憩的一间客栈。

    客栈本无情,因人而有情。客栈亦非形,人聚斯为所。

    如今,在网络上,我们与无数素昧平生的人,凭一篇文字、一个微博就相识、相知以至彼此欣赏,这岂不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烙印?每一个凝聚声气相投者的平台,岂不就是现代人的精神客栈?

    人生自然会有若干个客栈。但重要的是每一个客栈,都是一个缘分,都是因某事因缘聚合而成,在这里,我们洗去个体生活的各种枷锁,我们只以思想而相遇相交,这是何等的人生幸事!


    这次创作《产品炼金术》的缘起与过程,都与《销售与市场》、第一营销网紧密相关,我总感到这是一种如乔布斯斯坦福演讲中所言“生命中点滴片段的关联”。

    具体的缘起我在“完稿致谢”一文里已做说明,但如果放远一点看整体事情,我觉得是否有这样一种线索:中国营销思想的策源地,是否正在回归其源头,作为中国营销启蒙的销售与市场及其网络形态第一营销网?

    金焕民、刘春雄等大批专家,是以销售与市场为阵地,为中国营销的独立价值呐喊甚至不惜论战辩护的先行者。但客观地讲,包括我在内,自2005年后确实就少看销售与市场杂志,代替营销人吸收知识的平台已经转入互联网如EMKT、Globrand等。

    第一营销网是后来者,定位似乎也陷入坊间对销售与市场杂志的看法:业务员的读物。实际上,这种认识(即使是偏见)里,包含着中国营销在2005年以后的整体“失声”。

    这个失声是一个巨大的认知与现实的背反:正是从2005年起,无论是本土营销咨询,营销专家,特别是本土营销著作,开始大量涌现,但营销显然失去了在1996—2004年的显赫地位。2005年后,企业界、媒体界,都仿佛以谈营销为低端!好像不谈点战略、商业模式、蓝海、跨界、定位、品类、文化、价值观、资本、电子商务等,就有点落伍或太Cheap。

    实际呢?过去的5年里,企业在新概念、新工具、新产业、新渠道里,难道不是迷失了企业的根本----营销与研发吗?层出不穷的食品道德危机、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中国制造的创新转型乏力,这些难道不都与企业离开营销与研发这两个根本,去片面追逐资本、商业模式等等有关吗?

    正如金焕民老师给《产品炼金术》序言的标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去了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失去了对营销本质的把握,将企业当做换取投资的工具、将产品销量或媒体宣传当做忽悠投资人的招牌,这样的企业规模再大,最后不还是一招毙命----有几个倒下或出问题的企业不是因为产品出了问题的?

    消费者会因为一家企业的文化或价值观去购买你的产品吗?有人举苹果为例,认为苹果的封闭的操作系统是苹果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苹果没有一系列让人看着就喜欢的“硬”产品----ipod/iphone/ipad----的支撑,苹果的ios\icloud有用吗?操作系统本身并没有多大技术门槛,正是苹果的产品营销战略,为苹果创造了滚雪球增长的忠诚用户,才是苹果成功的根本所在。有一天,一旦出现新的超越苹果硬件的终端产品,苹果粉丝的增长速度钝化或停止(就像阿里巴巴与淘宝C2C已经出现的情况一样),你真的认为苹果的封闭系统还有什么价值吗?

    乔布斯抓住了根本。全世界确实只有他,对自己的产品“疯狂”到了当做艺术品去设计、制造的程度,这是乔布斯之魂,苹果的未来就看继任者是否有足够的“疯狂”坚持这个乔布斯开创的苹果之魂。反过来说,能否超越苹果,要看竞争者里有谁具备了乔布斯的这个疯狂。

    因此之故,《产品炼金术》写完后,我感到意犹未尽。主要的原因是《产品炼金术》作为一本以“产品战略营销方法论”为定位的著作,我必须聚焦在方法论本身,而不是案例的详细描述,这就是鲁培康总编为本书作序的点睛之笔所指出的:《方法比理念更重要》。

    《产品炼金术》要呈现的是一个结构化的逻辑体系,我希望这个“骨架”能够尽量清晰简洁地呈现,而不是被埋在眼花缭乱的案例或发散式的旁征博引之中。以后阅读《产品炼金术》的读者,与第一营销网 “关于产品”互动专题里的文章对比,会发现其中风格的不同。

    对我来说,重复过去的路是最无趣的事情。《产品炼金术》已经写完,愿意看的自去看,但要我以此为产品战略营销研究这个课题的终点,实有不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将《产品炼金术》的出版作为一个新的起点----读者至少可以证真或证伪我们的产品营销方法论----与企业界、营销界、读者继续这趟产品炼金之旅,即运用产品炼金术的方法论,对中国产品(包括产业机会)展开一次深入的解析与再创造。

    作为上述想法的一个部分,我决定以《产品炼金术》外传为总题,将产品战略营销方法论的内涵与外延充分阐述清楚,这是《产品炼金术》无法展开阐述,同时对“产品战略营销”这个课题能够有彻底的透视。

    这个“外传”带有“111招”----产品营销思维与方法----之外的“心法”的味道。用较轻松的“外传”风格深化对产品营销方法论的研究深度与细致度,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产品营销应用之妙的导览。

    《产品炼金术》外传采用网络互动的形式(数字出版),第一营销网及博纳睿成咨询微博(http://weibo.com/bnrc2025)将是“外传”的客栈,一个思想者客栈。

    鲁培康总编在序言里对《产品炼金术》提出了期望:尽管我对本书不能面面俱到,但并不妨碍读者可以从中吸取更多新鲜养分。而且,唯有方法更容易被企业试错,一本能够提炼出上百个方法的书,其面对的挑战也就可想而知。都说真金不怕火炼,我也希望此书能够真正从市场中炼出自己的金丹。

    《产品炼金术》外传是一次炼丹之旅,是产品营销思想者的客栈,我们一起去揭开产品“如何”----而不是一句口号----改变世界的奥秘。

    我也希望看到,营销作为企业战略与管理的核心,回归到专业、科学、激情的本来状态。

本站有部分文章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并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