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营销文库
文章名称   文章和内容   

厂家经理“入赘”:经销商的饭碗怎么端?

    想鸟枪换大炮的经销商,向这些大区经理抛出橄榄枝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带着正规化经营梦想的销售高手们,如何才能吃得下经销商的这碗饭?


  改良而非改革 好心办坏事


  某食用油经销商年生意额过亿元,老板非常用心地做事,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生意中。近些年,随着生意的扩大和人员的增加,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捉襟见肘,怎么看都与原先在批发市场的门市经营没多大区别。


  他决定对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


  经朋友介绍,聘请了一名来自外企的张经理作为公司业务负责人,业务方面的事全部交由他负责。


  这位张经理效率很高,工作也投入,上任没过多久就给了老板一个述职报告。报告反映公司对生意缺乏整体性的规划,业务人员自由散漫,规章制度不健全,并且执行力不强。


  老板对张经理的想法很认同,希望他在公司的规范化管理上拿出方案,尽快解决问题。


  张经理不负厚望,很快就制定出一套翔实的管理制度,几乎涵盖生意各个环节。老板非常满意,觉得这套制度运行起来会让自己的企业很有外企规范管理的架势,于是通告各相关部门遵照执行。


  可是没过几个月,麻烦就纷至沓来。


  第一个来问罪的是主打品牌厂方的大区经理。原因是该大区经理在其公司直营的卖场季度任务完不成,希望转点库存给经销商。但这位张经理死活不同意,认为卖场的生意本来就和经销商的业务有冲突,库存转过来还没有价格优势,拒绝接单。


  厂方的大区经理平时没少照顾该经销商,费用审批向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以为经销商会给个面子,相互关照一下,没想到却在这里碰到钉子。


  接下来,经销商递交的费用审批次次受阻,不是被要求提供更多凭证,就是核销过程慢得如蜗牛爬,而且被厂方挤出不少水分。


  第二个麻烦是仓库管理员按时上下班。往常,仓库管理员是头天晚上无论多晚都能按订单配好货,安排车辆装好,第二天不用和大家一样按点上班。可是张经理现在执行每天晨会制度,仓管必须参加。仓管的工作时间拉长了两三个小时,又不计加班费。仓管火大了,到点就下班,多一分钟都不等。这样,很多第二天上午要送的货都压到临近中午才出得了车。客户、业务员和司机抱怨不迭。


  第三个问题是老客户提醒老板别把事情做绝了。原来张经理要求业务员严格执行货款回笼,逾期的客户拒绝再送货。经销商白手起家,就是靠那些忠贞不贰的老客户帮衬才发家的,这里不仅是生意关系,还夹杂着个人交情。张经理新制度合理,但不合情。


  生意额尽管有所上升,但涨幅不大,公司里外弥漫着低落的情绪,老板有些坐不住了,找张经理聊聊。张经理坚持不认为这些问题出现是坏事,大家习惯了就会正常起来,变革总会遇到阵痛。老板娘管财务,经过与张经理工作性接触,觉得他很正派,没留下什么坏印象,但觉得张经理的管理对她家的生意并没有带来原先设想的好处。


  不用说,结局是张经理走人,老板重新上阵。


  改而不革


  在上述案例中,食用油是非常传统而且品牌成熟度较高,经销商只是商品链的分销角色,自身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因此规范不规范与生意无关,只要做好服务就能过日子。相反,食用油行业的经销商组织结构和制度越简单、越务实,成效就越好。


  尽管改革者的出发点都没问题,但结局却功败垂成,归根结底在于形式化和想象的成分占多数。


  考虑到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力,我建议经销商且慢引进职业经理人。因为中国文化中有“大家”和“小家”之分,涉及“利”字都优先考虑“小家”.其实不管是制造商还是经销商,包括零售商,家族制企业是最安全的企业形式。一般来说,在东方人社会中,公理的约束性远不如血缘关系和亲情。“外人”做事,有时真的很“外”.经销商的组织规模都不算大,制度设置不尽完全,因此雇佣职业化并不是最佳的方式。


  绝大多数的经销商企业都是家族制,虽说具有天然组织机制障碍、人力资源瓶颈、筹融资金限制等经营弊病,但类似问题是几乎所有企业都会遇到的。用企业的共性问题来说明个性问题有失偏颇。


  家族制企业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当企业规模做大之后,如何不断地调整其经营管理方式来适应企业发展。所以改革者对待家族性企业的态度应该是调查家族制企业所处的环境,不拘泥于形式,改而不革。


  灵活、人性的工作原则


  那么经销商组织里职业经理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呢?其实也简单,就是把握灵活、人性的工作原则即可。


  首先,作为渠道中间一环,天然受制于上下游,经销商组织往往规模和实力都要弱小一点,对于多数经销商组织来说,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就是竞争力。


  职业经理人必须认同这一特点,而不是僵化经销商组织。制造商用得好的管理之道千万别生搬硬套到经销商组织管理中,否则就是弃长扬短。实际上,空降的职业经理人往往在这点上频频吃亏,有时候真是好心办坏事。


  案例中那个张经理就不应该得罪厂方大区经理。经销商是做赢利生意的,未必非要在意用什么固化形式去做,只要能获利,变通一下又有何不可?


  其次,从经销商发展的历史特性来说,人性化管理更容易在经销商组织中得以实现。在中国社会信用缺失的前提下,经销商组织中的员工很少能够依附自己所在的组织远景,加上收入偏低、混日子等机会的占多数。因此多一些人性化、少一些制度化,有助于经销商组织中有个性的员工发挥才干,为组织贡献更多收益。经销商引进职业经理人,要尊重原先组织中员工的感情和接受态度,同时职业经理人也要尊重经销商现有员工的历史贡献和当下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员工的动能,不要轻易去否定下属。


  到经销商组织里任职业经理人的,基本是在原先制造商企业里升级无望或者回乡创业不成而屈就的。他们必须接受现实环境,没必要低看经销商组织里低学历的同事。


  经销商引进职业经理人,最大的来源是制造商。尽管他们是销售行家,但做制造商的销售和做经销商的生意又有所不同。制造商的销售是单纯的,有许多后台支持,有全国或者地区性的信息交流,有完备的培训,有舒适的办公环境。经销商组织很难做得全面,因为经销商活动区域不会太大,利润空间几乎透明,给职业经理人试错的机会很少,故在经销商公司工作,应该改良,而不是改革。

本站有部分文章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并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