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营销文库
文章名称   文章和内容   

王老吉品牌之争留给我们三大启迪

       日前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已经作出裁决,裁定在原广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收受鸿道集团贿赂后,签订的两份“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但是围绕“王老吉”而展开的纠纷并没有因此而停止:5月27日,加多宝在其官网上声明称,鸿道集团不服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现已申请撤销裁决并获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28日,广药集团指责加多宝经营王老吉品牌获得“非法利润”75亿元,并称将依法追究加多宝的责任,随后将公布索赔金额。 
    应该说,“王老吉”从一个不知名的凉茶品牌,通过其出色的品牌营销策略,外加一句令人朗朗上口的“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语,做到全国人民皆知的品牌,加多宝集团功不可没,而且多数人此前还误以为“红罐绿盒”是一家,可见广药集团也从中获益匪浅。但对于“王老吉”的“生母”广药集团而言,加多宝每年只给广药的品牌使用费仅区区500万,相对于每年上百亿的销售额,根本不成正比,显然广药觉得自己做了一笔“大亏本”的生意。但不管未来结局如何,此次“王老吉”品牌之争,给我们带来了三大启示: 
    首先,加多宝集团忽略了自创品牌的重要性。从表面上看,加多宝集团把品牌发展做到了极致,早在2008年加多宝就为汶川地震捐赠了1个亿,随后在玉树地震上又捐赠了1.1亿。可能有些网民觉得“此举有炒作之嫌”,但是你也捐一个亿试试看?显然加多宝集团在提高“王老吉”美誉度上做了大手笔。同样,在面对与广药品牌之争时,加多宝的应变能力也十分了得,从开始罐体的“半面王老吉,半面加多宝”字体,再从“怕上火,喝王老吉”到“正宗凉茶加多宝出品”,这一系列的应对将品牌转换的损失控制到了最低点,也堪称精典。 
    不过千算万算,加多宝集团在过去的十几年来,缺乏自创品牌的战略性眼光,要知道代理别人的品牌极有可能最终成为“代人做嫁衣”的结局。当其有能力自创品牌时,加多宝集团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弃了机会。至今只有“原王老吉品牌凉茶”和“昆仑山矿泉水”两个品牌。几乎肯定,品牌过于单一的运营方式,一旦出现争执,就可能面临“全盘皆输”或“置自己于死地的绝境”。虽然王老吉品牌争议发生后,加多宝集团及时加上了“加多宝牌”凉茶的印鉴,但这时显然已经贻误战机,错过了自创品牌的最佳时点。 
    再者,规矩经商,才能无懈可击。这次加多宝理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早先与原广药总经理签订的王老吉品牌延长使用协议已被查证,加多宝通过贿赂等非正常手段取得了廉价使用“王老吉”品牌的许可协议。事实证明,走这一步棋,加多宝实在走得太臭了,当事情真相大白后,加多宝一下子就陷入“行贿”的被动困局之中,甚至还可能为此付出品牌声誉折贬的严重代价。常言道:规规矩矩经商,堂堂正正做人。如果加多宝不采取低劣的“行贿”手段,可能品牌之争的结局远比现在好很多,起码可以得到更多的民众同情之分。 
    最后,合则双赢,斗则双败。这次品牌之争以加多宝集团的完败而告终,表面上看广药集团坐收渔翁之利,但毕竟“王老吉”品牌能够打响主功应归加多宝,可以肯定的是,广药在品牌操作上远不如加多宝成熟的团队会把品牌运营到极致。所以未来王老吉品牌是否会逐步没落,目前看来还是个未知数。看来这场品牌之争,最后结局可能都是输家。其实如果当时家多宝和广药两家不通过司法途径,坐下来和平解决,利益重新分享,相信这样的结局可能会更好一些! 
    关于王老吉的品牌之争的真实情况,我作为旁观者,了解的只是很表面的少数情况,但是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出尽管加多宝在品牌运营方面勘称精典,把“王老吉”推向极致,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而处处受制于人。
    我们更看到,由于加多宝行贿了广药原总经理,而在品牌争夺之中失分,所以经商做人要本分,不要投机取巧。最后我们更要领悟,任何争斗,不会有单赢,只会双输。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坐下来大家协谈,尽可能做到双方都满意的结局,这样才是对来之不易的“王老吉”品牌最好的呵护!所以我们从“王老吉”品牌之争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才能明得失”。
本站有部分文章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并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