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营销文库
文章名称   文章和内容   

企业倒墨汁自救,是营销行为,还是行为艺术?

       据报载,昆明猪圈火锅北市区店自从8月被指使用回收油后,生意极为惨淡,过去两个月的生意不足以往两成,为证明清白,火锅店负责人竟想出了雷人招数:欢迎顾客把锅底打包带走,不需要打包者,可向服务员索取墨汁倒入锅中,以免锅底被回收再利用。猪圈火锅店将这样的声明贴在门口,还有邀请顾客倒墨汁的宣传架,进门旁边的小桌子上还摆着几十瓶墨汁。此事经媒体报道之后,自然引起了轰动,但是也引来不少的争议。让人质疑的是企业倒墨汁自救,这是营销行为,还是行为艺术? 

    随着艺术的发展,一些大胆前卫的行为艺术也逐渐走向普通人的生活当中,但是因为市场的经济效应,艺术也时常鱼龙混杂。前几年,在北京的798艺术区,一名上半身全裸的女艺术家当着数十名围观群众的面,一边挤奶,一边用笔沾乳汁,在观众的手臂上作画,其大胆的作风顿时引来不少眼球。但也惹来一些民众的愤慨,指责其行为不是艺术,而是变态。的确从那位艺术家参与作画的整个过程中,读者并未领略到其艺术的绝妙之处,倒是看到其惹人的裸露表演,也就是说,这种没艺术,只有行为的行为艺术,不过是赚取人的眼球的哗众取宠之举,如此行为,不管其为名为利,因为其没有艺术之实,都难已获得人们的认可,最终不过是徒增热闹而已。回到前述的新闻事件,如果企业也不行经营之实,只是枉图借助一些非常手段来赢得市场,其行为也终究是可哀了。虽然从品牌角度来看,“引人注目”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基于深耕市场而深获人心的品牌,与剑走偏锋刺激眼球的营销广告,终究不可同日而语,其高下也是不可以道里计。 

    从策划角度来看,这也不是一次很好的营销手段。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若想自救,需拿出自救的诚意,应当多夯实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而不是赤膊上阵,什么招都使,如此之举颇有点像之前的一些官员,动不动就说拿人头担保,似乎法律抵不过人格,人格抵不过拼命,虽然极具血性和现场感,但却也太过壮烈,而且这种行为的表演更像是无知小儿之间的斗气,毫无成年人的严肃和理性,只徒增公众的笑料和谈资罢了。就说前述的昆明那家猪圈火锅店,这种非常之举似乎也并未改变其经营惨淡的局面,更多的只是吸引了关注热闹的看客和质疑这种行为的冷眼旁观者,不少人对倒墨汁能否阻止火锅油回收也是心存怀疑。有人戏言:连墨汁都处理不了的口水油还能叫“合格”的口水油吗?而其更需要严格规范的事情,比如当记者追问其火锅油去处的时候,其出示的有化工公司定期上门回收的记录又残缺不全,再者即使其能够证明自产的火锅油能够完全流入到化工公司,却也不能证明其自身用的食油的来路就一定清白。所以说一两次营销事件并不能救助企业,企业要想改变其在公众心中的印象,重新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诚信,有着更多的实际工作可做,倘若把品牌与诚信寄希望于这种特殊的营销行为,则真正是本末倒置了。 

    在李明利(中国农产品牌营销第一人)看来如今许多企业的策划行为,大多从刺激人的眼球出发,而不是从人的感受,人的心灵出发;也多着力眼前,而枉顾长远;多看重一两次的营销事件,而缺乏长期的投入和关注,故而获得的效果就像每一次事件停留在人眼球的时间一样短暂。企业总不能每一次都依靠刺激人的眼球来行销产品吧?那就跟给病人打强行针或让运动员吃兴奋剂没什么两样,这种非常之举实施一两次尚可,长期如此毕竟对自身健康有害,不符合规律,违背自然的事情,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何况消费者也会审美疲劳。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企业的品牌经营应当从长计议,多做切实细致的工作,而不是总想着捷径或所谓坦途。


现在许多企业喜欢借营销事件促销产品,总是急功近利,品牌的策略虽然成效缓慢,但是长期积累的信誉终究会得到消费者的回报的,就像前一阵子在上海举行的中华老字号博览会,许多食品老字号企业重新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消费者就是冲着老字号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信誉而去的,毕竟老字号的工艺都比较成熟,而且不会滥用添加剂,更不会用防腐剂。他们的品牌与信誉正是从基础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的,仅靠一时的吹捧很难建立起他们与消费者之间这种长期的信任关系。 
    所以,企业有比倒墨汁更好的自救方法吗?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就看企业愿不愿意做和能否耐得住这样的寂寞了。 


本站有部分文章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并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