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营销文库
文章名称   文章和内容   

可以没战略,但不可以没有战略思想

    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战略管理还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估计至少有三成以上的企业没有什么战略管理的概念,另外有三成只把战略管理当做作业和摆设,剩下的三成虽然有战略,可是至少有一半对战略的认识是错误的,要么把战略当成万能灵药,要么认为战略一钱不值。
明茨伯格把战略研究和实践历史梳理了一遍,集成一本书叫《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把战略研究分成了十多个学派,并详述了战略流派的变迁。虽然流派众多,但战略管理和实践的核心分歧在于“战略是事前预测并计划重要,还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重要?”,由此发展出两种不同的战略理念,一个叫“深思熟虑的战略”,而另一个则叫做“应急战略”。在企业的实践中,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往往随着时间的转移和外部环境的突变而显得难以实行甚至荒唐可笑,毕竟谁也没有本领在制定战略时,能够把三年五年的外部形势变化看透。而“应急战略”是随着形势的改变而随机应变,那这样的话还能算是战略吗(毕竟我们给战略的定义是长期的策略)?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就会感觉战略很空洞,做战略是无用功。
一个企业可以没有战略,可以不设战略部门,不设战略岗位人员,不做战略检讨,不形成战略文本,但是企业的管理层,尤其是一把手,不能没有战略思想。战略思想,就是对全局、对长远、对使命、对目标和对创新的综合考量。
首先,战略思想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拓宽眼界,把目光放到更广阔的社会和产业空间里。虽然流派众多,但战略管理的思路是统一的,那就是在认识和把握外部环境、内部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认清企业发展方向,并由此拟定目标,并设计通向目标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会对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小细节都有深刻的了解和领悟。另外,战略研究和咨询发展出来的诸多工具,都有助于全局观的把握,比如波士顿矩阵,从多元化集团角度去衡量各个产业的发展方向;波特的五力模型,从产业架构上对自己的企业有个更新的认识;价值链分析,是从上游到下游做综合考虑等等。
其次,战略思想可以使管理人员把眼光放到社会变迁的历史长河里来思考问题。我们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是有自身的起伏规律的,产业发展是随着国家甚至全球的斗转星移而兴衰变迁的,因此,顺势而动、顺应天时是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在整体形势向好的时候,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源,因此努力的方向是扩大规模,增加利润;当整体形势变差,各方面压力增多,企业就要节衣缩食,备粮备荒,以努力支撑过经济的冬天。另外,战略管理中的产业周期发展理论,提出在产业或产品的各个不同时期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是为管理人员从时间序列去思考问题的有用工具。
第三,战略管理思想让管理人员超脱出谋求生存的局限,从组织的生存意义上去考虑企业存在的价值,也就是企业的使命。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别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管理界普遍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目标是获得利润,给股东(如果仁慈一点的话,还会加上顾客、员工这些关系人)创造财富和价值。那就跟一个为了活着而吃饭的人没有什么不同。一个老前辈曾动情的说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为社会、为人民和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认识,那么这个企业格局就上不去,也就不可能做大。这句话我深表赞同。
第四,战略思想让管理人员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从而推动现有业务的发展,因此战略管理考虑的是未来,而服务的是现在。有些企业负责人说:不要说未来五年,就是未来三年,社会怎么变我们也不知道,所以我们不要战略,只需要知道现在怎么办。其实战略目标往往包含着一个远期目标(往往是个点)和一个近期目标(往往是一个体系)。可能是确立了远期目标后,通过分解获得近期目标,也有可能是先确立近期目标,然后生发出远期目标。只有明确了这两组目标,我们才能知道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不是有意义。没有目标的实施,就像漫无目的的旅行,也可能在旅途中会采摘到丰硕的果实,但也有可能会迈入深渊,得到什么结果全得靠运气。
最后,战略思想可以提升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企业家精神包含了三个内涵,一是创新,二是抗风险,三是善预测,其中创新是最关键的一环。战略思想让管理人员从全局、从长远、从方方面面去细致考虑,因此会增加创新机会。一些积极进取的战略思想,比如蓝海战略框架、比如波特的细分市场理论、比如特劳特的定位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启发,并提供好用的工具。另外,战略思想也能够对不同的创新做出选择,因为创新虽多,但是否适用却难以衡量,因此,即使有创新的思路和行动,也得先从企业战略上来把把脉,看看这项创新是否适合自身,而不至于落入“为创新而创新”的陷阱。
本站有部分文章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并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