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营销文库
文章名称   文章和内容   

欧莱雅:市场细分对攻大品牌战略

     欧莱雅与宝洁在中国市场的角力中,采取了不同的品牌战略。前者惯于在每一个细分市场用多产品同时切入,而后者实施的则是大规模大品牌战略的运作模式。不过,显然,拥有兰蔻、薇姿、巴黎欧莱雅等众多品牌的欧莱雅目前并未在中国市场占到便宜,其销售总额还不敌宝洁旗下的玉兰油一个品牌。但是,在去年底收购小护士之后,欧莱雅补足了低端市场的空缺,由此完成了高端、中高端、中低端、低端的战略布局;而今年1月27日,欧莱雅又出人意料地完成了对羽西的收购,从而暂时遏止了对手的咄咄攻势。毫无疑问,品牌之战仍将
   伴随这两家全球化妆品行业巨头的中国市场之争。
   金字塔战略vs大品牌战略
    任何一个化妆品企业想在全球竞争中胜出都不敢忽视中国市场。据相关调查,中国现在是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八大化妆品消费国,到2006年,市场规模将达55亿美元。欧莱雅、宝洁,这些全球化妆品行业巨头都在中国有着长远的战略目标,为了做中国市场的老大,一直在明争暗斗。(《世界企业家》http://manage.bossline.com)
    自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欧莱雅成绩斐然:销售额近15亿元人民币,2003年增长幅度高达69.3%。但近年欧莱雅的全球化妆品老大地位,却碰到一个强劲的挑战者———宝洁。尤其是2000年,宝洁全球CEO雷福礼上任后着手强化宝洁原有的日化行业优势:2001年,以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伊卡璐”,使宝洁在全球洗发行业稳坐第一把交椅;2003年,又斥资59亿美元,收购德国专业美发产品“威娜”,直逼欧莱雅赖以起家、看家的专业美发行业。据悉,2004年威娜将被引入中国。在此基础上,宝洁又大力挥师进军化妆品行业。而且宝洁近年来在中国风头强劲,从销售额看,目前已是中国化妆品行业中的老大。2002年,玉兰油在中国的销售额达15亿元人民币。据估计,2003年,玉兰油销售额将高达25亿元。而且其高档护肤品SKⅡ、彩妆品牌蜜斯佛陀都已获得市场认可。这些都对以化妆品为生的欧莱雅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欧莱雅与宝洁的争斗中,两家采取的品牌战略差异很大。雷福礼上台后将宝洁品牌大大减少,实行大规模大品牌大战略的市场运作模式。这一战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使企业涌现出更多的明星品牌,销售额短期快速增长。但风险也很显然:必须不断培养新品牌,否则单靠少数品牌,增长的空间将受到限制。
    欧莱雅则相反。欧莱雅惯于在每一个细分市场用多产品同时切入,锁定更为细微差别的人群。所以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醉心于建立品牌金字塔,使每个层次都有几个品牌和对手竞争。这一操作手法非常大的好处是:细分市场品牌布局完成后,一旦发力,后继力无穷。自然也有个风险点:单个品牌较难产生巨大的销售额,难以处于绝对优势。
    尽管采取的品牌战略不同,但无论对宝洁还是欧莱雅,中国市场强势的本土品牌都充满吸引力。
    护士帽、羽西头vs玉兰油
    在谈到未来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时,盖保罗说道,欧莱雅的目标是,任何中国消费者在任何地方都能买到欧莱雅产品。而欧莱雅现在的销售渠道、产品显然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实际上,在收购小护士之前,欧莱雅销售的触角只是到达地级市。在盖保罗精心打造的品牌金字塔中,惟独缺乏位于塔基部分的大众型护肤品。小护士则满足了欧莱雅的一切愿望:大众,年轻女性中96%的认知度;177个经销商遍布全国28万个销售点,销售网点直达乡镇一级;还有宜昌的一个年产1亿件的生产基地。为了收购小护士,欧莱雅前后花了4年时间,颇费心血。应该说这是一次战略性收购。由此,欧莱雅完成了中国布局。

本站有部分文章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并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