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技术攻关促示范区 玉米亩产增加600斤 |
2014-10-14 |
农科院推进的“粮食作物优质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研究计划”获得成功,一些示范区玉米每亩增产超过600斤。
经农科院专家测算,山东德州武城县武城镇千亩玉米示范区的10亩超高产攻关模式示范田,今年玉米亩产达到1056公斤,比常规生产增产300~400公斤,节约用工5个,增收800元;1000亩生产示范田,今年亩产达到850公斤,比常规生产增产150~200公斤,节约用工5个,增收600元。
据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黄长岭介绍,针对玉米生产水平和比较效益偏低、农机农艺融合度不足等长期制约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相关研究所、地方政府和地方科研单位,开展了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示范,集成组装了“超高产攻关模式”和“大面积生产模式”。通过这两种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的研究探索和示范推广,大幅提高黄淮海地区玉米单产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过去单产的提高都是单项技术或单个品种的突破带来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情况下,单一技术突进实现单产提高很难持续保持发展,必须更加重视技术集成、协同攻关。”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介绍说,德州玉米示范点充分体现了技术集成的作用,很有启示意义。
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总产分别达到5.24亿亩和2.01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玉米需求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度净进口超过了570万吨,未来如何加速玉米发展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黄长岭介绍,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玉米品种和生产技术上还有较大的挖潜空间。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