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午间我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正式宣布暂停部分美国产品的报复性关税一年,并自11月10日起下调部分农产品关税。细则来看,对于美大豆进口来讲,仍面临着13%的进口关税,商业化加工暂无利润。受成本支撑,届时油粕期价行情小幅反弹。那么当前正值油脂消费旺季以及后期大豆逐步到港减少的背景下,油脂价格能否再次走高?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11月5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8360元/吨左右,其中大连地区约8350元/吨。天津地区约8310元/吨、日照地区约836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8390元/吨、东莞地区约841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8350元/吨左右。
美豆持续上涨
本周CBOT大豆期货价格以上涨为主,周内曾创下16个月新高,主因是中国将在中美达成贸易协议后重新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不过从昨日的对美关税落地后,美大豆进口至我国的关税仍达13%,从盘面价格来看商业化采购利润较差,或将用于国储储备。整体来看,市场短期情绪改善,但基本面仍偏向谨慎,后续价格能否持续反弹取决于中国实际采购规模与美豆出口节奏。
另外根据最新的收割数据显示,分析师们平均预期,截至周日(11月2日),美国大豆收割进度达到91%,高于一周前分析师预估的84%。随着收割进度的推进,美政府停摆,11月份月度供需报告暂停发布。综合多家预测机构美豆单产来看,整体处于丰产的格局,加剧出口压力,或限制美豆继续走高的幅度。
马棕期价跌跌不休
本周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跌跌不休,周三期价跌至17周新低。主要是受累于产地产量高、库存增加以及出口转弱的影响。
马来西亚棕榈油协会(MPOA)的数据显示,2025年10月1-31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估计为207万吨,较9月增长12.31%。同时市场认为10月底库存可能升至两年来高点,预计库存为244吨,环比增长3.5%,为2023年10月以来最高。经销商们表示,由于棕榈油价格上涨促使买家转向豆油,印度10月份棕榈油进口量降至五个月来最低水平,导致2024/25年度的累计进口量降至五年来最低水平
。市场等待北京时间11月10日午间马来西亚棕榈油局10月月度供需报告发布,短期内受产量以及出口拖累,棕榈油期价或延续弱势震荡。
油脂基差多稳定为主
本周国内三大油脂中豆油相对偏强,棕榈油以及菜籽油期价屡创新低。
国内工厂大豆压榨量下降,部分工厂因豆粕胀库被迫停机,基差方面多以稳定为主。华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1+170~180,基差稳定、山东地区工厂一豆01+230~260。华东地区主流01+260~270、华南地区主流在01+200~300。
棕榈油方面,本周棕榈油期价创下三个月新低至8562,主要是面临产地产量增加以及出口较差的双重打压。我国进口利润转差,华北地区贸易商24度棕油01+90~100、华东地区基差在01+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1-80~100,依旧稳定,因多刚需,基差上涨乏力。
菜油方面,中加关系方面未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澳大利亚菜籽即将发船运往我国,市场挺价惜售心态有所松动。不过近日西南云贵川地区地方储备展开,对菜籽油价格有较好的支撑。货权集中也是菜籽油基差不断走高的因素之一。后续密切关注我国菜籽到港以及采购量。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1+650,华东地区三级菜油01+350~370基差稳定、华南地区01+400~600不等,基差坚挺。
油脂后市展望
综上所述,外围产地利空已基本出尽,市场等待更多消息指引,特别是我国对美豆采购的节奏。
国内现货方面,当前国内豆油库存有望止增回落,毕竟从买船来看11-12月大豆到港总量较前期相比下降,年底将迎来元旦、春节备货。叠加成本支撑,豆油相对抗跌。棕榈油与豆油的价差缩小,有利于性价比提升。菜籽油方面,各地储备轮入仍在进行,近两月菜籽油行情或延续坚挺,关注中加贸易关系进展以及澳大利亚菜籽实际到港情况。
短期内油脂跌幅空间有限,库存偏低的可适逢低点储备刚需库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