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探访闽侯农家榨茶油全过程 帮农民打开“茶油之路”
2014-11-27
     一则榕市场在售山茶油品质参差不齐的调查新闻,引起福州市民的极大关注,食品老师指出辨别山茶油好坏不能光看颜色,纯物理压榨而成的最纯正。 闽侯农民面临卖茶油难的问题,为帮助他们,昨天我们为农民和读者搭起一个公益互动的平台。一天下来,近百位福州市民拨打东快新闻热线968977,询问闽侯农家榨的山茶油哪儿有?什么时候能买到?更有30多位市民向本报预订山茶油,今天,山茶油预订热线968977将继续开通。 带着广大市民的疑问与需求,昨日一早,东南快报记者再次来到闽侯,独家探访农家榨茶油全过程,发现在茶果晾晒时长、炒茶籽火候、蒸茶籽粉时长、压榨茶油节奏等细节上,均有讲究。 而农家茶油话题也引发了“老福州”集体回忆,大家聊起童年印象中的茶油记忆,追溯“茶油味”的故事。 独家探访 闽侯农家自榨山茶油火候、时长等细节颇有讲究 昨日一早,东南快报记者再次来到闽侯,在农民张国金的自家作坊外,我们看到铺在地上正晾晒着的茶果。张阿姨向我们透露了自榨山茶油是很有讲究的: 闽侯农家自榨山茶油有讲究 摘下茶果晾晒 (晒的时间有讲究:只能大概两周) 晒好的茶籽 (晒的天气有讲究:不能下雨天还摊着) 炒香茶籽 (炒的火候有讲究:能让茶籽香又不能焦) 真正的榨油过程就要开始了,让我们跟着张国金一起走进她的作坊。 在张国金的作坊里,榨油的机器——粉碎机、电蒸笼和榨油机整齐地陈列着。随后,她为我们演示了榨茶油全过程——蒸、压、榨、滤。 她先把晒干的茶籽放进粉碎机里,待粉碎成粉末后,她把茶籽粉倒入电蒸炉蒸笼里,让茶籽粉慢慢地蒸,蒸笼渐渐冒出白茫茫的热气。 “家里的老人说,因为茶籽里的茶酚类、茶蛋白对人体有害,蒸热后对人体就无毒。”张国金解释道。 大约20多分钟后,茶籽粉蒸熟,张国金再把它倒入一个模子里,做成茶油饼,开始在榨油机里压榨。 “现在我们都是用机器压榨茶油,但是压榨的节奏也有讲究。”张国金仔细地说,“如果一下子迅速压下去,一些杂质也就直接流下。要稍微间隔地压榨,才能榨出精华,并且最大程度地将茶油榨出来。” 不一会儿,茶油便从压榨机里缓缓渗出。茶油经过过滤,流进一个大桶里,山茶油天然的香味便散发出来! 张国金说,茶油的保存期大约是十八个月,十八个月后可以做药,时间越久越好,“把陈年茶油涂在受伤或擦伤的地方,能消肿,伤口会更快痊愈。” 记者准备将茶油取样带回检测,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表示,食用山茶油的质量指标,包含了“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等项目的指标,“茶油检测要好几天,不如现场直接看到的直观可信。” 福建省粮油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说:“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这样的茶油最纯正。” 但其实,山中的农民也犯愁:“虽然茶油好,却不知该如何卖出,很多人都不懂茶油的好,懂得的又买不到。” 古老榨法 “老福州”印象中几十年前的“木榨”茶油 在闽侯,记者见到了几位年过六旬的依伯。说起农家榨茶油,几位“老福州”聊起在几十年前,榨油机器还不盛行时,用古老手艺是怎样榨出茶油的。 “当时,制山茶油的第一道工艺,是碾茶籽。”何依伯说,“农民将挑选好的茶籽仁放入碾盘内,推动碾盘将碾沟内的茶籽仁碾碎。”当时的碾盘如今已被粉碎机代替了。 “而当时的榨油坊,很古老简单,基本是在一个有顶无墙的大瓦棚下,横卧着由四根大硬木做成的油榨,边上是一个大炒锅,炒锅里正翻炒着茶籽、菜籽之类。”何依伯回忆道。 陈依伯接着说:“蒸茶籽的人绝对要是精通的好手,随时控制火候。”再就是“踩茶饼”,“把两个圆形的铁箍摆在地上,用干净的稻草垫底,再将茶籽仁填入铁箍里,用脚踩实,做一个个圆茶饼。”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啦!“木榨”茶油闪亮登场!“茶饼装进木榨槽,加入木楔,就等开榨了。”陈 依伯笑着说,“榨油的壮汉站成马步,将杖槌高高扬起,砸向榨槽。”一声厚重低沉“砰”的撞击声,在山村里回响…… 于是,金黄色的山茶油,就在挤压之中汩汩流了出来。 闽侯农家纯正山茶油 火热预订中 记者实地探访的闽侯农家山自榨的山茶油,正在火热预订中! 既为我们的读者提供新鲜纯正的山茶油,又可以帮助山里的农民打开“茶油之路”,东南快报搭建起这个公益平台,为读者提供便利啦! 对纯正山茶油感兴趣的市民请看过来: 茶油分为2斤、3斤和5斤装三种,一斤80元。欢迎个人或团体拨打东快新闻热线968977预订,数量大还可优惠,送货上门。 注意:预订者须报上具体的茶油斤数,便于农民统计。 民间传说 山茶油为何被百姓称为“益寿油”? 民间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芳村牛角口的溪中,常有公母两蛇精兴风作浪,沿溪两岸的百姓深受其害。观音菩萨心生怜悯,设法降服了两蛇精,将它们变成为一棵雌雄同株的大树。 这棵树常年花果不离,从开花到果实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14个月,被称为“抱子怀胎树”。 后来,神通广大的福建武夷山惜曌和尚,遵照观音菩萨修道行善的旨意,腾空飞翔来到芳村牛角口,抬头看见大盘山上有一棵神奇的大树,惊叹不已,便留在此地练功修道,并在大盘山、小盘山建造了两座庙宇。 每年树上果子成熟时,惜曌和尚就叫寺僧把果子摘下,榨挤出油,用于点灯照明和常年食用,同时施舍一部分油给前来烧香拜佛的香客,人们吃了这种油,顿觉目明神旺。 不久,民间盛传此油为菩萨所赐,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便称其为“益寿油”。 茶油妙用 包裹着“茶油味”的那些童年回忆 昨日下午,记者从闽侯回来后,又接到了许多福州市民的电话,除了询问茶油,市民们还分享了他们童年里那些关于茶油的回忆。 “我记得油茶花中央有黄色的花蕊,花蕊下有一汪晶莹的蜜汁,我们当时还小,就用一根通心的茅草管插进茶花的花蕊中,去吮那晶莹的花蜜。” ——市民李女士 “大铁锅里翻炒着茶籽飘浮着青烟,灶膛里跳跃着红色的火苗……” ——在山里长大的李先生对炒茶籽香味印象深刻 “茶油有股说不出的味道,小时候老妈每天早上用小碗装上点,放在饭上蒸,之后直接喝或者拌饭吃,那时候用来炒菜实在太浪费了,贵啊。” ——市民刘先生感慨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榨完油的渣做成茶饼,差不多跟摩托车轮子那么大,放在火上烤脆敲碎,加水,到田里捕捉泥鳅,摆了几大盆,吃不完直接烘成干。” ——市民王先生对茶饼情有独钟 “用茶油烧菜,没有油烟,你都不用开抽油烟机,我妈妈炒菜爱用茶油,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市民郑女士说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