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质疑难改,棕榈油进口继续增加是共识
2014-9-22
     “棕榈油?我们很少吃。”多个消费者在接受粮油市场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认为棕榈油是一种不太健康的食用油,因此几乎没有买过这种油。   同时,还有一部分消费者表示,对于棕榈油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这种油会不会对健康带来风险,但是从社会上的评价来看,棕榈油对健康似乎会带来负面影响。   不过,也有少数消费者对于棕榈油持另外一种看法。网友“火麒麟XF”是期货从业者,他告诉记者:“我认为,棕榈油好多方面都要优于大豆油,比起转基因豆油要好很多。然而,棕榈油在中国的营销宣传确实不太到位,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对棕榈油都不太了解。”戴着“不健康”的帽子一直以来,棕榈油被认为会对健康带来不利风险。   “我不知道棕榈油对健康能带来什么影响,但总感觉棕榈油不怎么健康。”山东淄博的一位公司白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棕榈油的印象停留在“不健康”的层面,而至于为何不健康,他也说不出原因。“大家好像都这么说,我的观点应该也代表了普通消费者的主流看法。”上述白领并未说错,虽然中国消费者对棕榈油的认知并不清楚,但大家普遍对棕榈油的印象并不好。   一些专业言论和媒体的舆论导向,是形成当下局面的最主要推手。   综合各类报道和一些公开言论,棕榈油被认为是植物油中品质最差的一种,含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不利于人体健康,同时,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猪油还高,吃了易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为棕榈油正名9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马来西亚国际棕榈油贸易交流及研讨会上,来自马来西亚的政商界人士纷纷为棕榈油正名。   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主席旺莫哈末凯里安华旺阿末表示,棕榈油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过去消费者对棕榈油形成的负面印象并不客观。   “棕榈油中并不含反式脂肪酸,同时,大家对棕榈油中所含饱和脂肪酸的认识也存不足。我们开展的多项研究证明,棕榈油没有增加胆固醇的风险,是非常健康的油,也是安全性高、性价比高的食用油。”旺莫哈末凯里安华旺阿末说。   马来西亚种植及原产业部长阿玛道格拉斯乌加恩巴斯也表示,一些人质疑棕榈油不利于健康,这种怀疑 是不可信且毫无根据的。许多研究结果证明,棕榈油不存在反式脂肪酸,且无转基因,还富含维生素E。   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朱云美博士的研究,佐证了上述官员的评价。   “棕榈油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油种,是富含营养价值与健康的油脂,同时富含的植物营养素对人体有益。”朱云美认为,棕榈油不含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并且拥有高营养价值的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E。   朱云美的研究显示,棕榈油与花生油对血清甘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效益相似,但显著降低了血清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孙桂菊也认为,目前的文献尚未发现棕榈油对健康有不利影响的记载。   据她介绍,棕榈油主要含棕榈酸(C16)和油酸(C18)两种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   由于不含大量的癸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饱和脂肪酸组分的含量相对较低,所以与椰子油和棕榈仁油有明显区别。   孙桂菊的研究认为,相对于猪油饱和脂肪酸基本都在Sn-2位上(超过85%),而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基本在1,3位上。“正是这种独特的构象,使得棕榈油与猪油大为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多结合在Sn-2位上的棕榈油,使进入血液的不饱和脂肪酸增多;而饱和脂肪酸多结合在Sn-2位上的猪油,进入血液的饱和脂肪酸增多。”综合1991年以来的全球数十项相关研究成果,孙桂菊表示,棕榈油的摄入与猪油、氢化豆油摄入相比,   对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甚至与橄榄油有的研究发现,反倒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目前文献尚未发现棕榈油对健康有不利影响的记载,棕榈油同其他植物油脂一样具有独到的营养价值。   我们提倡多种植物油交替或者混合食用,棕榈油也可以作为其中一个选择。”孙桂菊说。   中国进口或继续增加无论棕榈油对于健康是否带来风险,中国对棕榈油的进口需求不断扩大,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棕榈油597.04万吨。有分析曾预测,今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或同比增长2%,达到610万吨。   中国是马来西亚棕榈油贸易最大的合作伙伴,马来西亚棕榈油在中国棕榈油进口中一直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2013年,马来西亚向中国出口了370万吨棕榈油,占中国棕榈油总进口量的58.8%。”阿玛道格拉斯乌加恩巴斯说,希望未来出口到中国的棕榈油能够占到其棕榈油出口总量的70%左右。他认为,2013年中国植物油消费量为3540万吨,其中棕榈油消费量为630万吨,占消费总量的17.7%,预计中国未来的棕榈油消费量占比将逐步增至30%。   来自LMC的油脂油料分析师陈澜认为,由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的汽油强制混入乙醇的规定,使得大豆出口量减少,至2015年,被用以出口的大豆中,预计4000万吨将被用来生产生物柴油。   “到2025年,由于大豆出口缩减造成的油脂短缺可达900万吨,因此,只有棕榈油能满足这一缺口。”陈澜说。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