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增产因素弥补吉林干旱之年仍丰收 |
2014-10-9 |
今夏吉林省粮食作物受旱面积曾达1618万亩,其中成灾面积666万亩。日前,吉林省秋粮陆续成熟收获。吉林省农委分析,多项增产因素基本可以弥补干旱因素的影响,全省粮食生产好于常年,略低于或接近去年,仍然是一个丰收年。
前郭县地处黄金玉米带的腹地,耕地面积有480万亩,粮食产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十位。县农业局副局长毛森林说,今年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5.4%,玉米和水稻是主要粮食品种,其中,玉米比去年减产6%,水稻比去年增产9.5%。 “相对水稻的大面积增产,旱情对玉米确实有影响,但也只有十多天。”前郭县王府站镇广臣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广臣说,眼下,合作社的150公顷玉米已收获一半,从实打实测看,每公顷产量为14吨,相对去年的15吨而言持平略减,但仍是丰收年景。他测算,扣除各项成本后,今年每公顷纯收益约为5000元。
榆树是连续多年的全国粮食生产状元县(市)。榆树市农业局局长张学说,近年,沿江沿河18个乡镇已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200万亩,雨养农业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总体看,今年榆树预计粮食产量高于大丰收的去年,将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张学说,为了让种田能手能经营更多的土地,榆树大力发展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目前,百亩以上的各类经营主体4120户,流转经营土地215万亩,占耕地总数的38%。
在榆树,除了规模经营以外,还有几大因素都对今年的增产有利。优良品种全覆盖,以水稻为例,超级稻、优质稻、黏稻系列品种占据主导地位;新的耕作方式大面积推广,每年深翻、深松、灭茬各占1/3,3年轮翻一遍;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加大,今年全市发放粮食生产贷款突破20亿元,减少了困难户因缺钱种不好地的情况;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高,入汛以来,气象部门实施多次人工增雨作业。
吉林省农委种植业处处长张永林分析认为,虽然8月上旬局地发生了干旱,但由于及时进行抗旱浇灌、实施了有效人工增雨作业,干旱在较短时间内解除。受旱区指导农民采取割除玉米无效株、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艺措施,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总体看,未发展成大面积集中连片旱区,受旱地块分布散碎,且多为沙坨地、岗地和山坡地,干旱对粮食生产总体影响不大。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