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变大田全程服务 桂平“谁来种地”有解 |
2014-10-31 |
“我们村水稻种植面积有6000多亩,机耕作业率已达百分之百。可以说,从一颗种子到一粒米,全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广西桂平市石龙镇新村支部书记杨伟说。
桂平市是有名的产粮大县(市),2013年桂平市粮食种植面积159.79万亩,产量58.74万吨,总产量居广西各县之首,并连续3年获得全国“产粮大县”的称号。“桂平虽说是产粮大县,但是近些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闲置、农忙时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日渐凸显。”桂平市农业局局长陈丕钊说。
“我家祖孙三代都是农民,小时候到田里干活,切身体会到传统耕作方式的辛劳。”杨伟说,从那时起他就认定机械化才是农业发展的出路,也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有效方法。
今年27岁的杨伟,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如今,除了村支书的身份外,杨伟的另一个身份是新村永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杨伟介绍,在新村永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农业机械入股,为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社提供“代整地、代育秧、代插秧、代收割、统一田间管理”的“四代一统一”服务。合作社以订单作业、合同作业的营运方式,不但保证了合作社收入,而且使周边乡镇的农民吃下“定心丸”,不用担心农忙时找不到机械而耽误庄稼收种。
“目前水稻每亩地产值大约 2000元,而‘四代一统一’全程服务收费大约每亩地450元,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节省了劳动成本。”杨伟掰着手指算了一笔“人工账”:以水稻收割为例,1个传统劳动力每天只能收割1亩地,而用收割机每天能收割50~80亩。
如今,永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有社员48人,承包种植双季水稻2000多亩,拥有各种农机设备 400多台。杨伟说:“合作社去年获利270多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超过6万元。”“永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四代一统一’服务,是桂平市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有益探索。”陈丕钊说,目前,桂平市拥有农机服务、育秧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3家,有2家正在培育。
桂平市“四代一统一”服务之所以能够快速推行,源于这里去年开展的大规模水田“以小并大”土地流转。陈丕钊介绍,桂平市通过“以小并大”土地流转,将人多地少、田块细碎、经营分散的传统农区向现代农业转变,土地成片规模化,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科学管理。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四代一统一’服务使当地水稻生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全程机械化,我们还建设了水稻烘干厂,正在探索水稻生产的产、供、销一条龙机械化服务。”杨伟说,合作社正在注册自己的大米品牌,希望借此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品的深层次加工。
杨伟说:“现在我们有技术、有资金、有设备,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为‘四代一统一’机械化服务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