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科技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
2014-11-18 |
11月16日~17日,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粮食科技改革创新工作,发布了一批粮食科研重大成果和前沿技术,总结交流了粮食科技工作的典型经验。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局长徐鸣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副局长吴子丹作工作报告。
近年来,国家粮食局牵头组织实施“十一五”、“十二五”粮食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和规划,提前布局、优化设计,粮食科技发展顶层设计持续优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粮食科技成果丰硕,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成果应用转化效益明显;行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经费投入渠道和总额不断增多,粮食科技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任正晓指出,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最大潜力在科技,根本出路在科技。实施科技兴粮工程、促进粮食科技创新发展是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要求,是粮食行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粮食流通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任正晓要求,粮食科技工作既要“上天”,把保障和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天大的责任”和“天高的使命”;又要“落地”,科学研究要紧密结合国情、粮情,技术创新要紧贴行业需求、公众需要,突出解决最急需、最关键的科技难题。要紧密结合粮食流通实际,科学把握方向,着力破解难题,积极稳妥推进粮食科技体制改革,把全面实施科技兴粮工程、促进粮食科技创新发展作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落实好。
会议明确,至2020年,粮食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一个中心、构建两个体系、实施三大工程”,即以“科技兴粮”为中心目标,深入推进粮食科技体制改革,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开放、科学、高效、实用的粮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和成果推广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科技示范工程”和“智慧粮食工程”,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会议同期还发布了粮食储藏成套新技术新工艺集成创新———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呕吐毒素超标小麦安全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粮食信息化管理技术创新———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及物联网技术应用、食用植物油适度加工关键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前沿技术进展情况,宣布了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等首批10个“科技兴粮示范单位”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