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为何成粮食直补“二传手” |
2014-12-4 |
四川省于2013年在广汉等11县(市、区)启动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调整完善试点,变补“有田者”为“种田人”。但此举并非一帆风顺。一年来,许多农户因领不到补贴,通过涨租金或要求到期收回土地等理由,变相将这份补贴要到手。“想领又不敢领,领了还要转给农户,我们只是二传手!”近日,广汉市连山镇的一位种粮大户道出了大家的委屈和无奈。
今年3月转直补款的场景,种粮大户杨萍至今记忆犹新,3月29日一大早,杨萍便走进连山镇邮政储蓄所。13万多元直补款“左手”刚打到她账上,还没捂热,“右手”又得挨个打转给农民。
56岁的种粮大户黄明水则比较“潮”:他喊娃娃在家用网银汇款,虽然省了很多事,但转账也耗去两天。
不光是大户费事,农业部门和镇村干部也做出大量动员和实种面积核实工作。“工作量比确权还多一半以上,每年都要来走一遍。”广汉市农业局副局长尹全坤介绍,尽管文件规定谁种谁补,但实际操作中,他们也无法干预大户与农民之间的自主协商。
调查发现,在以前,直补并非问题。杨萍拿出一份签于2012年的出租合同,上面与农户特别注明:经双方约定,由农户依法享受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补贴和服务。
直到2013年,四川省在广汉等11县(市、区)启动粮食直补完善试点,明确“谁种粮谁受益”原则,这事才“敏感”起来。原来要付给农民的直补款,按照这一原则,将补给承包土地的种粮大户。今年,改革再度加码,全省又新增24个试点县(市、区)。省财政厅计划,3年内粮补新政将覆盖全省72个产粮大县。
不少村民难以接受这一变化,一位农户就找到连山镇锦花一社社长冷小波讨说法:大户有大户补贴,还有项目,而粮补是国家给农民的,取消绝对不行!大家提出,如果不给直补款,要么就涨租金,要么就把土地收回来!眼瞅着成本天天见涨,大户们已感到压力:一亩水稻和小麦一季成本分别为1000元、500元。黄明水说:“水稻亩产上不了600公斤、小麦上不了400公斤,就要亏。”黄明水靠规模种田加上与农机专合社联营,去年纯利17万元。而“经停”他账上的直补就达19万元,是笔不小的“诱惑”。
所幸,他还有两笔大户特有补贴:省上为种田50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补100元,广汉今年全面铺开本市大户补贴,也为1000亩以上大户每亩补150元。借此,黄明水的1000余亩可以稳当地拿到25万余元的补贴。
补贴对于规模经营和粮食安全的杠杆效应已显现。连山镇副镇长罗志义介绍,该镇今年新增5个种粮大户,有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黄明水也感觉种粮的年轻人多了,估计全市40岁以下的大户已占四成。据了解,今年广汉享受省上补贴的大户有103户。“如果直补款能真正落到种粮人手上,包地种粮的人会更多。”冷小波认为。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