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不足成瓶颈,牡丹籽油高企难下 |
2014-4-1 |
眼下,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邢楼村田头的牡丹,正含苞待放。农民宋新发种了30多年的牡丹。"牡丹籽每亩收入能过万元,花瓣和花蕊一亩一年也能有三四千元收入,效益比过去翻了好几番。"老宋相信,油用牡丹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菏泽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办副主任陈学湘介绍,菏泽全市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牡丹籽油生产工艺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标准化规模化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通过鉴定,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一批龙头企业扛起大旗,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开始坚实起步;"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油用牡丹生产基地试点区"也先后落户。 在此基础上,菏泽市开始实施雄心勃勃的"十百千万工程",提出到2016年,扶持壮大10家龙头企业,发展100万亩以上种植基地,培育打造千亿级牡丹产业,扶持和带动万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宋新发说,以前菏泽的花农种牡丹主要是挖根收中药材丹皮,每亩产值也就两三千元。转折发生在2010年前后,有企业开始收购牡丹籽榨油,每公斤价格从几毛钱一路涨到超过20元。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牡丹油之父"的赵孝庆起了关键作用,是他让人们认识到牡丹籽油极高的营养价值。2006年,赵孝庆把自己压榨的牡丹籽油送到中国林科院化验,结果发现,牡丹籽油含有人体必需 的18种氨基酸以及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阿尔法亚麻酸含量也高达42%.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李育材开始思考: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近年来国内外食用油市场频频出现大幅波动,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等木本粮油产业,对维护国家食用油安全意义重大。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845万吨,同比增长28.7%,对外依存度依然高企。另一方面,我国还有近6亿亩宜林地,6400多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这些地方很多适合油用牡丹生长,如果能种6000万亩,保守估算就能替代一半以上现有进口食用油。"李育材介绍。 这些年,油茶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发展如火如荼,目前每年能向市场供应9亿斤茶油。业内人士急盼,同为木本粮油的油用牡丹能成为后起之秀,但其面临的困难还不小。
资源量不足首当其冲。虽然油用牡丹适生性强,但2013年全国牡丹籽的产量只有446.58万公斤。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牡丹籽油加工企业,副总经理陈利民介绍,公司万吨牡丹籽油生产线已投产,但去年实产只有300多吨。
产能不足直接导致市场售价高企,牡丹籽油1斤售价高达数百元。"如果产能不上去,价格下不来,即使品质再好,在保障粮油安全中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木本粮油处处长刘跃翔说。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