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种植难,科技含量低 |
2014-4-8 |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产物,是推动传统粮食产销向现代粮食经营转变的过程。然而,4月1日至3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龙岩粮食产业化经营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讲,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经营规模较小、知名品牌少、产品科技水平低等问题。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不仅不利于粮食安全和粮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制约着龙岩粮食企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龙岩市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少。国家统计局龙岩调查队农村调查科科长张胜捷认为,龙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地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龙岩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龙岩大部分都是山区农田,而且多分布在山坡上,且田块比较小,种植环境比较差,难以实现大规模、大面积耕作,也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张科长告诉记者,由于历史等原因造成广大农民往往对土地具有特殊情感,以及目前尚不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把土地看成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土地流转要价高、意愿低、难度大。同时,流转的土地也存在着流转随意性大、纠纷多、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土地集中连片程度低,不利于推进规模种植和经营。
位于新罗区东宝工业集中区的龙岩嘉丰米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99年10月。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闽西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集仓储、运输、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现代粮食加工企业。
该公司董事长苏云在聊到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话题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对于我们公司而言,现在最大的瓶颈就是产量上不去。"他说,在龙岩,山多田少,农田零散,尤其是成片的农田很少,因此无法实现大规模种植和成片经营,"比如,价位在每斤2.5元左右的大米,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全市的种植规模十分有限,公司每年都要从江西、安徽等地调进该种大米三万吨左右,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