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食品遇火即燃 余下油脂 |
2014-4-14 |
如今,外出旅游、朋友小聚、看电影,人们大都会买些膨化食品。随着种类日渐增多、口味日渐丰富,膨化食品被越来越多的“吃货”所青睐。
有网友指出,膨化食品有一个共性——易燃。膨化食品真的可以燃烧吗?本期科学实验室为你揭开真相。
实验时间:4月9日
实验地点:晨报社区新闻部办公室
实验人员:晨报社区新闻部记者
实验道具:某品牌薯片一包、某品牌妙脆角一包、某品牌雪饼一包、某品牌虾条一包、某品牌小小酥一袋、某品牌浪味仙一袋、打火机一个、烧杯4只、白纸一张
实验过程
膨化食品燃烧实验
.将烧杯清洗干净,确保烧杯内壁不含杂物;检查打火机火焰高度。
2.将打火机火焰靠近薯片。薯片接触火焰后瞬间被点燃,火苗包裹着薯片剧烈燃烧,蹿出很高并冒白烟。将薯片置于烧杯中,薯片上冒出一层层黄黑色油脂状物质,散发出难闻的气味。1分钟后,薯片燃烧殆尽,剩下黑色物质以及黄褐色油脂状黏稠物。
3.用打火机火焰烘烤雪饼。雪饼被烘烤5秒钟后开始温和地燃烧。将燃烧中的雪饼置于烧杯中,雪饼上的火焰很快熄灭,燃烧过的部位残留黑色物质和少许油脂状物质,散发出一股甜香味。
4.将打火机火焰靠近妙脆角。妙脆角接触火焰后即迅速燃烧。将燃烧中的妙脆角置于烧杯中,妙脆角持续剧烈燃烧,大约30秒后燃烧完毕,留下一块黑炭状物质,烧杯底部留下厚厚的一层褐色油脂状黏稠物。
5.用打火机火焰烘烤虾条。虾条大约5秒钟后开始燃烧,但不剧烈。很快,虾条上的火苗就熄灭了。虾条在烧杯中燃烧后,烧杯壁上残留少许黄褐色油脂状黏稠物。
6.将打火机火焰靠近浪味仙。浪味仙接触火焰瞬间发生燃烧。将燃烧的浪味仙置于烧杯中,巨大的火苗蹿出烧杯外。浪味仙燃烧殆尽后,烧杯中留下一块黑色残渣和一层厚厚的黄褐色油脂状黏稠物。
7.用打火机火焰烘烤小小酥。大约5秒后,小小酥开始燃烧,并有油脂状液体滴落。将小小酥置于烧杯中,火焰变小直至熄灭。观察烧杯底部,发现有浅浅一层油脂状液体和黑色残渣。
实验结论
膨化食品燃烧后余下油脂状物质
薯片、妙脆角、浪味仙能被迅速点燃,燃烧剧烈而充分。雪饼、虾条、小小酥在被烘烤一段时间后能燃烧,但燃烧不充分。
参与实验的6种膨化食品都可以燃烧,剩下油脂状物质。
专家点评
膨化食品主要原料是可燃物
为何这些食品能被点燃?4月9日,记者采访了许昌市人民医院主管营养师张剑英。
张剑英向记者解释,膨化食品主要原料有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等碳水化合物。这些都是可燃物,而且其干燥、疏松的结构利于燃烧,所以能被打火机点燃。其油脂含量一般为30%到40%,因此燃烧后会留下油脂。
记者查看包装后发现,雪饼的脂肪含量达到了32%,而薯片的脂肪含量也达到了31.67%。
温馨提示
大量食用膨化食品影响儿童身体发育
张剑英说,这些膨化食品中使用的油脂一般都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不易被人体吸收,容易导致人患上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膨化食品中难免有添加剂,添加剂食用过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像甜蜜素、糖精钠、甜味剂等物质,如果食用量过大会对人体神经系统和肝脏产生危害。尤其是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解毒和排毒能力低,长期大量食用膨化食品会影响身体发育。
“很多膨化食品的制作工艺决定其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铅,铅和铝超标会干扰人的正常代谢,影响人的思维、意识及记忆功能。”张剑英说,膨化食品是一种高热量、高油脂的食品,但营养价值不高,长期大量食用会影响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目前,少年儿童是膨化食品等零食消费的主力军,建议少食。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