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每一粒粮食的安全 |
2014-4-16 |
4月14日,运粮大货车开进位于城南路的无锡新安国家粮食储备库。“水分:12.1%,杂质0.8%……”工作人员用RFID手持机扫了下二维码,6号仓内的红麦一切情况都显示得清清楚楚,随后被装车运走。
在无锡物联网行业发展越来越红火的今天,物联网不再仅是实验室的技术研究,开始了在多个区域的应用。近日,记者探访了无锡新安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陈曙东骄傲地告诉记者,“我敢说我们无锡的数字粮库技术及运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从收粮开始,运粮的车、船到地后就进入高清探头监控中,签样、抽检,不合格就退港。曾经有媒体曝光过粮食收购以次充好蒙混过关,储藏存在隐患导致粮食霉变损耗,“转圈粮”骗取国家巨额粮补……而现在,一举一动都在探头之下留了身影,仪器检测结果信息更是以数字储存手段存在该批粮食的“身份证”――RFID卡中。运粮车过完秤,电子语音播报器就报出了汽车重量。磅台边竖立的LED电子显示屏也会显示重量及前往几号仓,收发粮食的精准快捷,公平透明。
在业务科科长刘海燕的电脑屏幕上,记者看到有粮库各个作业点实时的视频图像。从粮食到港、出入库、存放,甚至调拨、盘点、检索、发货,监管平台都可以实时看到。“以前就靠人去巡查19个仓,20来号人每天都要转1个多小时。”说起数字粮库,负责粮食静态仓储管理的刘海燕深有体会。粮食在储存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靠人工只能一项项检测并记录调整。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现在运用物联网技术,自动调节粮库内储存环境,绘制出温度、湿度曲线,到达警戒值会自动报警,可以保护每一粒粮食的安全。通过电脑巡视一个仓一分钟左右就能搞定,全部信息无纸化的单据也实现了随时查询。
但更开心的是陈曙东。从收粮到仓库都安装了红外高清探头,在办公室就可以完全查看粮库内所有的现实工作动态并随时查询粮情。“以前靠开会汇报、自己人工抽检,现在所有‘家底’一目了然。”这样,管理时更接地气,运作时更有底气,决策时更有胆气。而且,粮库的数据和市粮食局、省粮食局都是联网的,局里也可以随时在网上调出某仓库的实时视频查看储粮情况,频繁方便的“不定期抽检”进一步强化了管控和考评工作。
陈曙东指着屏幕说,“数字粮库”有十大优点,即具有可视、可查、可感、可控、可联、可防、可评、可依、可拓、可观等系统功能。在这个信息平台,所有节点信息一目了然,只要动过就可知可查,不仅给粮食安全工作增设了一道防线,也给廉政建设加了一道防线,有效避免了“人情粮”、“舞弊粮”。
在这个信息平台上,还有与粮食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粮食政策、宏观决策、粮库业务、粮情监控以及粮食长势、收成等等,做到了知己知彼决策可依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