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名优粮油品牌进社区 今天可到同安买“放心粮油”
2011-11-22
     厦门网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今年10月16日,是第31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   民以食为天,粮足则民安。事实上,“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民生所系的头等大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2011年,厦门经济特区以矫健的步伐迈入“而立之年”,我市粮食流通体制已步入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监管规范化的科学发展轨道,为满足粮油市场需求、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作为粮食纯销区,我市粮油的保供稳价仍面临挑战,这意味着发展粮食经济、扩大产销协作、加强质量监管、建设现代化粮库、做好应急储备,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仅是推动我市粮食行业前进的保证,也是我市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新跨越的重要基础。   值此“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之际,我市粮食局局长曾耀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我市在粮食储存保管、加工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号召全社会共同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构建一个全民齐参与的“节粮厦门”。   做大做强粮食经济   大米日加工能力满足全市口粮需求,面份、食用植物油供应有余,辐射全国部分地区   记者:厦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我省粮食产业化和油脂产业化的龙头,目前我市粮食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   曾耀民:发展粮食经济关键是要大力开展生产能力建设。我市一直把发展重点聚焦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加工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上。   2010年,我市粮食流通总量318万吨,全市粮油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66.5亿元,利税总额363亿元,从业人员达7000人。全市有粮食经营、加工转化和用粮企业989家,其中具有粮食收购资格企业44家,中央及地方粮食储备企业6家。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31家,其中大米加工13家、面粉加工9家、食用植物油加工3家,粮食复制品加工7家;骨干粮油加工企业14家,骨干粮店25家。   总体上,我市的粮食经济已经形成以产业为主导、大企业为主体、大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一体化的全链条发展,培育出的中盛、好年东、海嘉、金香穗、煌发等一批骨干粮油企业。鼓励粮油企业争创名优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全市已有2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成为省市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中国驰名商标2个、获得国家级优质粮油品牌2个、省级6个。有4家获得“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和8家省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目前,我市的大米日加工能力可满足全市口粮需求,面份、食用植物油加工能力不仅满足全市,还辐射到全国部分地区。   我市的粮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换代,同步提升了粮食生产加工质与量。去年来,我省最大的食用油加工企业中盛粮油正式迈开增资扩产的步伐,我市粮食加工企业好年东、金香穗、煌发纷纷投建新生产线,加快技改步伐,中粮集团在南方唯一面粉加工企业厦门海嘉面粉新建成的第二条生产线也正式投产。   记者:我市将从哪些方面做大做强粮食经济?   曾耀民:我市准备在岛内以及岛外四个行政区各重点扶持发展一家有规模、上档次的大米加工企业,鼓励支持粮油企业增资扩产,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延伸粮油加工产业链,并争取有1—2家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上市。   发挥对台优势,积极探索两岸粮食产业合作途径,先行先试粮食产业交流对接与粮食贸易流通。利用高铁项目和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带来的交通新优势,推动铁路、公路粮食物流与港口有机结合,加快向中西部腹地的业务拓展,带动粮食期货贸易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的培育建设,促进我市粮食物流总量快速发展。   产销协作范围扩大   粮源供应线从我国粮食主产区延伸至泰国等地,近几年我市粮食流通总量年均递增15%以上   记者:我市是粮食纯销区,加工能力没问题,但粮源有保障吗?   曾耀民:我市粮食供需平衡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把粮油保供稳价为大事要事抓紧抓好,坚持一手抓粮源供应保障,满足市民吃饱吃好;一手抓粮油市场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我局制定实施粮食产销协作“北上南下”的发展战略,健全粮食产销协作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内引外联”路子,采取省际间和省内间对口洽谈合作、政府间企业间产销协作等方式引粮入厦。多年来,我局组织协调我市粮企深入产区调粮、组织订单粮食采购、创建产区粮源生产基地,积极参加七省产销协作会、省粮食产销协作会、全国粮油精品展示展览会等大型粮洽会,不断拓宽引粮入厦渠道,增加粮食购进总量、扩大加工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几年来,我市主要粮食加工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粮食产区新建扩建粮源基地的步伐。目前我市已在本省闽西北和湖南、湖北、安徽、江西、东北等地建立粮源基地。   我们配合省粮食局做好在厦召开的七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的会务保障,自2009年起,七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连续3年在我市举办,会议人数1300多人。通过做好“东道主”,进一步落实了我市粮食行业与产区达成的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协议,巩固和发展与粮食主产省的粮食产销协作关系,引导了产销区粮食企业开展粮食生产、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等多方面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2011年第七届粮洽会,我市36家粮企达成采购意向数76万吨,现场签约30万吨。   记者:我市主要从哪里调入粮源?   曾耀民:目前,我市构建了闽西北产粮区,江西、湖南、湖北和东三省产粮区三道粮源供应线,覆盖我国10多个省、20多个市县,南下开辟了泰国等地应急大米进口通道作为粮源补充。   记者:我市是粮食纯销区,加工能力没问题,但粮源有保障吗?   曾耀民:我市粮食供需平衡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把粮油保供稳价为大事要事抓紧抓好,坚持一手抓粮源供应保障,满足市民吃饱吃好;一手抓粮油市场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我局制定实施粮食产销协作“北上南下”的发展战略,健全粮食产销协作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内引外联”路子,采取省际间和省内间对口洽谈合作、政府间企业间产销协作等方式引粮入厦。多年来,我局组织协调我市粮企深入产区调粮、组织订单粮食采购、创建产区粮源生产基地,积极参加七省产销协作会、省粮食产销协作会、全国粮油精品展示展览会等大型粮洽会,不断拓宽引粮入厦渠道,增加粮食购进总量、扩大加工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几年来,我市主要粮食加工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粮食产区新建扩建粮源基地的步伐。目前我市已在本省闽西北和湖南、湖北、安徽、江西、东北等地建立粮源基地。   我们配合省粮食局做好在厦召开的七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的会务保障,自2009年起,七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连续3年在我市举办,会议人数1300多人。通过做好“东道主”,进一步落实了我市粮食行业与产区达成的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协议,巩固和发展与粮食主产省的粮食产销协作关系,引导了产销区粮食企业开展粮食生产、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等多方面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2011年第七届粮洽会,我市36家粮企达成采购意向数76万吨,现场签约30万吨。   记者:我市主要从哪里调入粮源?   曾耀民:目前,我市构建了闽西北产粮区,江西、湖南、湖北和东三省产粮区三道粮源供应线,覆盖我国10多个省、20多个市县,南下开辟了泰国等地应急大米进口通道作为粮源补充。   调增储备粮建立滚动储备机制   我市2次调增市级储备粮2.5万吨,不断提高应急保供能力   记者:今年,国家高度重视粮油保供稳价工作,将其作为减缓通胀压力、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市如何响应?有哪些具体措施?   曾耀民:我市通过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障机制,确保政府宏观调控时调得动、用得上。今年,我市采取定向或邀标销售轮出粮油、政府储备成品粮增储等一系列调控措施,保证我市粮食保障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去年底以来,我市2次调增市级储备粮2.5万吨,其中:新增成品粮小麦粉1000吨;大米5000吨。目前,我市粮食(原粮)储备规模达17万吨(其中成品粮小麦粉1000吨;大米9000吨)。另有食用植物油储备3500吨。   记者:政府储备成品粮增储与市民和企业有什么关系?   曾耀民:市级储备粮调增,进一步增强我市应急供应能力,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后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夯实粮食宏观调控物资基础。   我市在加大储备粮采购的同时加快储备粮轮出,这样的滚动储备机制正使储备粮与市民、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今年,我市组织协调1.44万吨储备粮提前轮出,由夏商集团公司负责组织加工“优惠大米”,以比市面上同档次大米更便宜的价格供应给百姓;此外,粮食局通过组织我市民营加工企业参与储备粮轮换定向竞拍为企业服务。   记者:“优惠大米”在我市率先实行,目前实行情况如何?其市场反映情况如何?   曾耀民:“优惠大米”将储备粮提前轮出,定向加工供应给低收入群体及大型伙食团体(含在厦高校)。从今年5月份起至今年年底,我市每月将加工原粮约1800吨,均衡供应市场,优先保证零售终端供应。我局精心做好启动前的业务安排与合理定价,重视媒体配合宣传,定向加工供应举措取得较好效果,市场反映情况良好。储备粮轮换通过“优惠大米”参与市场粮价调控,对粮油市场保供稳价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我市粮油质量安全,储备粮宜存率达100%   记者:在其他城市发现“毒大米”与“地沟油”后,粮油质量安全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我市粮食质量情况如何?   曾耀民:我市通过粮食质量安全承诺制、严格粮油市场准入等提高粮油质量检测的软硬件水平。近几年来,我市粮食质量安全,未发现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今年还开展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库存大检查,专门抽检我市大米市场“镉”等重金属含量情况,积极参与治理“餐桌污染”专项检查活动,配合严查“地沟油”行动,不断强化对粮油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除日常检查外,我市每年定期开展春、秋两季粮油质量专项大检查,坚持每季度粮油质量考评台制度,公布粮食质量状况,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定期关注。   市粮油质量监督站是国家粮食局定点的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今年,我市扩大市质监站实验室的检测面积,增加检测设备,扩大认证授权检测项目范围,增加粮食卫生指标检测项目和粮食食用品质检测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粮油质量的检验检测水平,技术力量居全省第一。   我市新建32万吨现代粮库投入使用后,科技储粮手段大幅提升,仓储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精细化,储备粮连续多年达到宜存率100%。   让市民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   创建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基地粮源供应比重将提高到20%以上   记者:我市粮食局下一步有哪些举措来满足粮油市场需求、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曾耀民:在发展中直面挑战,在挑战中实现发展。下一步,我们准备从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做强做大粮食产业;深化产销协作关系,拓宽引粮入厦渠道;强化粮食市场监管,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提高宏观调控能力这四个方面来提升我市的粮食行业的管理及发展水平,让厦门市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   首先,将积极扶持培育一批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鼓励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优化升级和品牌建设,带动全行业发展。以粮食批发市场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建设体系,创建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提升区域辐射能力。   其次,继续通过订单粮食等模式,加强粮食产销协作,巩固和发展我市与粮食主产区的合作关系。推进粮食基地建设,力争将基地粮源供应比重提高到20%以上。   第三,逐步完善粮食执法体系建设,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强化对市场主体的监管与服务指导,健全粮食质量检验检测制度,严把粮油质量关。完善粮食零售市场网络,以适应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消费需求。   此外,严格落实增储计划。按照我市口粮消费习惯与市场需求,调整储存品种结构,使存储品种比例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保障和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健全应急加工、储运和供应网络,科学把握粮食吞吐机遇与节奏,进一步发挥调控市场的作用。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