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开发新油源提高自给率,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 |
2012-3-28 |
我国应在稳定当前油料作物生产的基础上,“多油并举”,不断开发米糠油、玉米胚芽油、木本植物油等油源,稳定甚至提高自给率,保障食用油安全。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教授23日在湖北荆门举办的2012中国油菜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说,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为40%左右,约60%要靠进口,在不可能大幅提高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单产也一时难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保障食用油安全必须开发利用新油源。
据王兴国介绍,当前,一是加大开发利用米糠油,目前其年产仅为20多万吨,而潜在产量约为200万吨。我国需要在提高大米加工行业集中度的同时,加大科技攻关,解决生产成本瓶颈的问题。二是开发利用玉米胚芽油,目前其年产量为80多万吨,而潜在产能为200多万吨。开发这两项油源可提供300余万吨食用油。此外,要进一步发展茶籽油,2010年其产量仅为7万多吨,根据规划,其产量2020年将达300万吨。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公布的数字表明,我国2011年食用油消费总量为2865.1万吨,人均消费量为21.2公斤,已提前达到《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至2010年)》中预测的“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年食用油消费量20公斤”的指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食用油消费还将呈刚性增长。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