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与京粮合资建油脂加工厂 争夺粮油市场话语 |
2011-11-1 |
中广网北京10月3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最近,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中储粮油脂公司和北京粮食集团在北京举行举行了一个合作签约仪式。两家公司决定共同出资15亿元,在天津建设大型油脂加工厂和储备库。项目建成以后,每年能够处理大豆150万吨,精炼毛油45万吨,并且有35万吨的仓储能力。
对于双方的合作,京粮集团总经理王国丰表示,京粮集团与中储粮的合作,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京津地区,特别是首都的粮食安全,实现稳定物价、丰富市场、保证供应的要求。近年来,外资在我国食用油市场的控制力加强,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外资食用油品牌控制了我国食用油市场半数份额,国产油脂品牌话语权较弱。
国企联手挑战外资,争夺粮油市场话语权
今年,我们经常都能听到食用油涨价的声音。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这都是外资公司惹的祸。据调查,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已控制了我国75%以上的食用油市场。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近几年中国食用油市场价格几次大的波动,均与跨国粮油公司有很大关系。涨价的原因到底何在呢?经济之声的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中华油脂网主编郭清保,让我们来听听他的看法:
郭清保:关于这个食用油涨价的情况,因为最先是去年由于国内外价格大涨国家发改委对国内小包装市场进行了价格的调控,就是说散油这块企业可以自主定价,但是小包装也就是说我们市民从超市里面购买的食用油价格要保持一个稳定,政策一直持续到今年6月底,但是在这个阶段国内市场价格涨幅还是不小的,散油价格基本在1万以上。在6月底随着小包装限价的政策到期,一些小包装价开始出现价格上涨,但是目前来看这个价格基本上已经进入稳定阶段,没有进一步上涨的势头。
业内专家指出,为了维护国家粮油食品安全,急需加快扶植一批有实力的民族粮油加工企业与外资抗衡。国内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大面积沦陷,发生在03年到04年期间,当时由于对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走势产生误判,国内大量的食用油加工厂倒闭,被外资收购,造成外资在这个领域中的绝对优势地位。但是,自从2007年以来,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让我们来听一下郭清保关于这个问题的介绍:
郭清保:从2007年以来,国家政策对国内食用油市场进行调控,很多企业,包括中粮、中纺等开始大规模的扩张,中纺是做植物油的贸易,但是在2010年的时候大豆压榨量已经占到国内前五位,应该是市场发展制度非常迅猛的,而且国人前三大食用油企业里面就有两家国有企业,都是压榨量突破一百多万吨的,然后他们两个加起来市场份额达到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