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有机食品忽悠 超市要能管住
2011-11-7
    近年来,一些食品包装上纷纷标注“有机”二字,并标榜“高质高价”。记者近期深入山东、广西等地调查发现,食品随意标注“有机”、花钱购买认证、张贴假冒认证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售价不菲的有机食品,只是披着“有机”外衣的冒牌货。   最近,有机食品乱象受到外界关注,媒体陆续曝出假冒有机食品卖高价和花钱买认证的事件。根据报道,乱象背后的认证混乱和监管漏洞显而易见。有人提出统一监管、统一认证的思路,恐怕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人们对食物缺乏安全感的背景下,有机食品具备了兴起的土壤。超市中有有机标志的食品越来越多,价格虽然比其他食品高几倍、十几倍,销售却很好。实际上,不少人都知道,所谓的有机产品,很多不过是在忽悠。甚至有人说,在一个整体被污染的环境下,真正的有机食品根本不存在。如果按照严格标准,被污染的土壤要经过多年的无害化后,才可能种出有机食品,所以真正的有机食品成本奇高,远比现在市面上的有机食品价格还要昂贵。   有机食品亦真亦假,但人们宁愿相信它是真的,正是这种无可奈何的信任创造了一个新兴的有机食品市场。在几乎无处可逃的处境下,人们即便知道是忽悠,也会相信价格高的所谓有机食品,更加安全一些。就像有企业提出的全产业链,食品认证也需要有完整的链条,单一的有机认证并不能解决问题,人们需要通过不同安全级别的整体认证体系,才能找到安全和价格的参照系,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如果认证是单一的,不成体系的,人们缺乏判断参照,忽悠带来的低性价比生活就在所难免。   按照媒体的报道,很多有机食品事实上存在着严重的欺诈。换句话说一些超市每天都在卖假货,消费者每天都在被欺诈。可见,有机食品乱象中,商家自我监管的缺失、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消费者的忍气吞声都是存在的。由于消费者普遍缺乏信息,监管者也难于随时随地出现,因此,商家依法经营和诚信就是问题的关键环节。   解决当下之急,从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入手也许是个有效的途径。有机食品大都通过超市销售,超市提供销售平台,有义务确保商品的安全、品质和实事求是,如果说具体到有机产品种植户较难监控,超市这一关口则相对容易和有效的多。超市的这一审查责任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中都有明文规定。所以超市应把好关,否则有机食品的欺诈恶名和赔偿后果一个都免不了。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