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食用油”都能煎炸
生活中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食用油在膳食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橄榄油……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应该如何选择呢?我们一起来探个明白。
油脂的差别,除了风味之外,主要是脂肪酸种类和比例的差异。一般常用的油脂大体可分成五大类:
第一类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
特点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丰富,饱和脂肪酸少,耐热性较差。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维生素E。
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各有保健功效。
提示
这类油脂适合做炖煮菜,炒菜也可,不适合油炸。
要控制温度,尽量在冒油烟之前放入菜。煎炸或反复受热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十分有害。
第二类
花生油、芝麻油等
特点
此类油脂中脂肪酸比较平衡,属于均衡型植物油,单不饱和脂肪酸丰富,耐热性较好。
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其中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当于茶籽油的一半,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营养成分。
芝麻油(香油)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病。
提示
花生油这类植物油耐热性不错,适合炒菜,但不宜长时间油炸。芝麻油只能用于凉拌、蘸料,或者做汤时添加,是健康低脂烹调的最佳配合。
第三类
橄榄油、茶籽油
特点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丰富,耐热性较好。
橄榄油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食用富含油酸的油,有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还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可见,橄榄油是名声最好的油脂。
茶籽油也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国产茶籽油价廉物美,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以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并不逊色于橄榄油,性价比高。
提示
橄榄油、茶籽油适合做不冒油烟的炒菜,或凉拌菜、做汤,不宜爆炒或油炸。
橄榄油分等级,市场上进口橄榄油的掺假现象相当普遍,老百姓难以识别,购买时切忌贪便宜,应选择淡绿色有橄榄清香的优质初榨橄榄油。购买国产茶籽油更经济实惠,应优先选择压榨产品,质量更好。
第四类
猪油、黄油、牛油、棕榈油等
特点
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维生素E的含量微乎其微,大多含有胆固醇。耐热性较好。
提示
这类油脂由于热稳定好,是比较理想的高温烹调油脂,适宜煎炸食品。但是大多动物油脂含较多胆固醇,不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不建议多数人经常食用这类油脂,因为日常吃的肉类和奶类已经获得足够的饱和脂肪酸。
第五类
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等
特点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特殊脂肪酸,价格高昂。
核桃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达90%以上,其中10%为α亚麻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磷脂和大量多酚类抗氧化成分。长期食用有益于心血管健康。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这两种油含α亚麻酸达50%以上,耐热性最差。
提示
这类油最好选择冷榨法的产品,食用时不要高温加热,可用来凉拌、煮菜、涂面包片或配合在面点中,以保留其营养价值。
用油小建议
1.不同种类油替换食用
建议1~2个月换一次,最好是在一、二、三类的不同类别油脂中替换食用。经常更换食用油的品种,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更全面的需要,也能将食品安全影响的风险降到最低。
2.少吃动物油,多吃植物油
体力劳动者可以偶尔吃动物油,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中风人群建议只吃植物油。
3.尽量在3个月内吃完一桶油
植物油中99%以上是脂肪,脂肪很容易氧化变质,大桶的油,如果长时间不吃完,里面就充斥着大量的过氧化物,即自由基,食用后会加速机体衰老,甚至诱发癌症。如果3个月内吃不完一桶大桶装油,可考虑买小瓶装。
4.每人每日食用油用量25~30克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无论选用哪一种食用油,我们每人每天吃25~30克的油是最适合的,即家用老式瓷勺的2~3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