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应成为保证国家粮油安全和调控物价的“利剑” |
2011-11-17 |
[世华财讯]在去年开始的一轮物价上涨周期中,其主要推手就是农产品(14.79,-0.06,-0.40%)价格暴涨,而农产品过快上涨对老百姓生活影响较大。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产品需求呈现爆发似增长态势。如何控制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如何保障我国农产品供应安全就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调控发现,要想更好地保障我国农产品供应和调控物价,作为国有大型粮食企业需承担关键性作用。
近日,中粮集团先后结盟中纺集团、京粮集团和河南豫粮集团,开展相关业务合作。之前中粮集团还进行了并购蒙牛和五谷道场等一系列活动。中粮集团的一张全国布局网已经撒开,未来几年国内农产品格局或发生变化。
早在几年前,国家层面就有消息传出,政府有意扶持中粮和中储粮两家巨头进入全产链扩张,成为政府调控物价的抓手。当时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相关决策层有意通过政策倾斜、企业并购等方式,重点扶持中粮和中储粮两家涉粮央企,形成“两轮驱动”的粮油调控新格局。从目前中粮集团关切布局来看,正符合国家的战略期望。
最近几年,世界经历了2008年和2010年两次严重的粮食危机,农产品价格暴涨,为我国农产品供应安全敲响警钟。并且在粮食危机的背后则是国内严重的物价上涨,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成为通胀的主推手,而食品价格大幅波动又对贫苦百姓生计影响较大,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国家通过几次的调控,深深地感到,没有有利的抓手,食品价格的暴涨暴跌难以遏制。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未来十年将是中国食品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包括对家禽、肉、蛋和奶的消费。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关注焦点。事实上早在2009年,海关总署统计司就曾对粮食安全发出过预警。预警报告中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程国强近日发表研究报告说,未来5-10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报告中说,当前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单一农作物种植面积小无法产生规模效应以及农业生产技术仍然相对落后。目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值的40%。由于中国自身拥有的农业资源有限,我国必须主动出击,去海外寻找寻求资源。进军海外农业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国家战略。
但残酷的事实是,我国粮油市场非常混乱,民营企业普遍较弱,难当进军海外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的大任,所以做大做强中粮、中储粮等央企就成为决策者的首选。据《中国日报》11月4日报道,中粮集团董事姜华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年期间,中粮集团将加快海外投资步伐,至少投资100亿美元用于海外收购,重点市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而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国内各路资本也纷纷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农业。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棕榈油供应商——聚龙集团早在几年前就在印尼买地,开发自己的棕榈油种植园。在国内强大的需求压力下,这股进军海外农业的热潮非但不会停止,而且还会越来越旺。
不过,就目前的实力,中粮和中储粮等企业相对于国外大型粮商仍然过于弱小。美国最大的粮商嘉吉集团,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一个年营业额20亿美元的中型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年营业额500多亿美元的全球农业行业巨无霸。就是放到国内来讲,中粮集团相比华侨企业的益海嘉里仍然不占优势。所以当务之急,做强做强中粮、中储粮等央企粮商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首选,未来几年国内粮油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