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炒鸡蛋时的必备、饺子馅儿的“灵魂”,甚至是很多甜品的固定搭配,在我国西北地区,胡麻油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烹调用油。然而,由于风味独特、色泽较深,很长一段时间里,胡麻油都没能走出西北。
201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一行到宁夏吴忠调研,为这个“特而不强”的产业带来了转机。在陈君石看来,这种小众食用油及其油料营养健康价值突出,符合食物系统改革趋势,只要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走出去”是早晚的事。2017年年初,陈君石唯一的一家院士工作站——宁夏亚麻籽产品及蛋白科学研究院士工作站在吴忠建立,产学研就此顺利对接,一系列深加工关键性技术问题被接连攻克。
如今,胡麻油已经摆脱了“土特产”的地区局限,以“亚麻籽油”这个更“正规”的名字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熟知,真正地走向了全国;亚麻籽全产业链也初现雏形,多元化的营养健康食品不断问世。而为摆脱当地原料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导致的日益依赖于进口的现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大良种推广应用力度,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宁夏君星坊亚麻联合育种中心于日前在吴忠正式揭牌,亚麻籽“种子战略”启动,亚麻籽产业站上了高质量发展新起点。
科技赋能
胡麻油升级换代走向全国
亚麻籽油是一种很古老的食用油。“油用亚麻原产于东印度地区,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经丝绸之路将其带回中国,主要种植于旧时‘胡人’聚集的地区,西北地区胡麻油的叫法便是由此而来。”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何东平介绍说。
同样历史悠久的,还有当地的榨油工艺。长久以来,当地众多榨油作坊都采用包括烘炒、磨籽、蒸糁、包坨、压榨等工序在内的传统小榨工艺榨油。“这样榨出来的油风味浓郁,我们本地人吃着香,但是外地人觉得有怪味、吃起来有点苦,加上颜色黑乎乎的卖相不佳,很多外地游客见到或者尝过之后便不想购买了,当然,更多的人则完全不知道亚麻籽油是什么。”宁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少斌说,“那时候,亚麻籽油的销售只能依靠本地市场。”
2014年,陈君石一行到吴忠调研时来到该公司,听取了食用油加工、饼粕利用、产品销售情况的汇报,并提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推动产品升级换代等建议。“陈院士说如果遇到技术问题,可以找他咨询,我们就此与陈院士取得了联系。”马少斌介绍说:“2017年年初,陈院士在吴忠建立了他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站长由国内油脂行业的权威专家——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担任,开展亚麻籽产业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的研究以及健康新产品的研发,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与此同时,宁夏君星坊—江南大学亚麻籽深加工联合研发中心成立,王兴国团队的科研力量嫁接在公司亚麻籽加工平台上,通过产业化应用,实现了君星坊产品的标准化、安全化、品牌化、系列化。”
2018年,君星坊参加了王兴国领衔的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色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项目”的亚麻籽深加工课题,科研的力量快速显现——建立了以微量营养成分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风味的亚麻籽产品定量评价标准;研究探明了加工工艺对亚麻酸、微量成分的影响;构建了营养高保留、风味独特的亚麻籽适度加工体系;亚麻籽脱皮、冷榨、热榨、脱苦、适度精炼、微胶囊等困扰产业多年的一系列深加工领域关键性技术问题被接连攻克,控制了风险因子,在保留亚麻籽油部分风味的前提下,去除了其中的苦味和怪味,并使亚麻籽油中亚麻酸含量达到54%以上,油色从传统的褐黄色变为清亮等目标均达成,胡麻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升级换代。“产品上市后,获得了众多外地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价格也从以前的5升只卖几十元,提升至现在的750毫升上百元。”马少斌说。
西北地区的胡麻油变成了全国市场上的亚麻籽油,昔日寂寂无名的乡镇小企业借助产学研融合、搭乘科技创新快车完成了跨越式发展。2016—2021年,君星坊连续6年被中国粮油学会评定为“中国亚麻籽油加工企业10强”,2019、2020、2021年更是高居十强榜首。目前,君星坊拥有年产2万吨精炼食用植物油、年产5400吨冷榨亚麻籽毛油、年产600吨亚麻籽酱、年产720吨亚麻籽粉的生产线,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市场辐射到全国22个省区,小包装油开发地级市经销商130多家,散装亚麻籽油供应至鲁花、益海等油脂龙头企业,为沃尔玛、深圳天虹等客户提供OEM代工服务。
“科技赋能让亚麻籽油短时间内完成升级换代,产品在全国多地打开市场,并逐步走出国门。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亚麻籽油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特种油脂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如生产经营企业过多过小、竞争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品牌意识差等。”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名誉会长王瑞元表示,行业需要打造更多标杆企业,不能满足于“一枝独秀”,“百花齐放”才能共创未来。王瑞元建议,亚麻籽加工企业过多过小的地区,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举措,促进企业抱团发展;亚麻籽油主产区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著名油脂加工企业到当地建厂兴业,以加快打造亚麻籽油著名品牌和标杆企业;企业要积极进行市场调查,进一步处理好风味和口味的关系,生产出适合不同地域和不同人群的亚麻籽油产品。
高效综合利用
延长亚麻籽产业链价值链
“你们是糟蹋好东西了。”陈君石初次到吴忠调研时对当地较低的产业发展水平给出了如是评价,这句话让陪同调研的几位业内人士记忆犹新。彼时,当地胡麻油加工企业压榨工艺落后,榨完油后的饼粕也只是廉价卖给养牛场当饲料,这让陈君石深觉可惜。
“亚麻籽全身都是宝。”陈君石解释,亚麻籽油脂含量约为33%—35%,其余65%是饼粕。亚麻籽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对于改善人们膳食脂肪酸的构成、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榨完油后的饼粕中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抗氧化肽、木酚素等多种功能成分,“在健康饮食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亚麻籽的营养价值应当更好地转变为经济价值”。为此,科研团队又多了一项“亚麻籽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的任务。
大食物观要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强调资源深层次的综合利用,使得食物供给更具持续性。王兴国说,亚麻籽是一种兼具营养与多种生物功效的重要健康食物,进行多元化产品研发,高效综合利用亚麻籽,才能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
2017年年底,亚麻籽获批作为普通食品使用,结出累累硕果的“亚麻籽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等来了“东风”,低温亚麻籽油、亚麻籽油粉咀嚼片、亚麻籽酱、亚麻籽代餐粉等系列产品相继被推出,有机亚麻籽拌酸奶等新吃法逐渐普及。由于口感风味适合广大消费者,且兼顾营养健康、方便食用等,产品走向了全国市场。
“借着这股‘东风’,吴忠亚麻籽产业加速发展。”吴忠市副市长李玉山介绍,近年来,吴忠加快打造样板产业,坚持创新驱动、真抓实干、布局产业、制定标准,大力提升亚麻籽加工及研发水平,不断推出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有效提升了吴忠乃至西北地区亚麻籽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实力,亚麻籽年加工量超过20万吨,亚麻籽油生产加工企业近40家,相关生产加工个体工商户300余家。
“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但是距离最终目标,路还很长。产业要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探讨亚麻籽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王瑞元指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强化创新意识,舍得进行科技投入,重视科技人才,推进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可实行有偿联合攻关。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把亚麻胶、亚麻蛋白和木酚素作为重点加以开发利用。
启动“种子战略”
大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和健康饮食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高品质食用油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亚麻籽油产业正在稳步发展,亚麻籽油的市场前景为多方所看好。但要将亚麻籽这个“土特产”的文章做得更好,仍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其中最为紧迫的,就是我国自产亚麻籽原料供应严重不足。
“小农户分散种植是我国主要的亚麻种植方式,亚麻本就是典型的低产作物,加之良种使用率低、种植技术跟不上等因素,我国亚麻种植效益低下、种植面积不断萎缩。”马少斌说。
1996年我国亚麻籽的产量曾达55.3万吨,但21世纪以来,由于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产量也开始下降,亚麻籽产量一直在30万—40万吨左右徘徊,2022年预计产量27.3万吨。这样的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企业只能选择大量进口。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进口亚麻籽64.4万吨,进口亚麻籽油2.6万吨,合计进口的亚麻籽和亚麻籽油折油量,已远远超过了国产亚麻籽的产油量,且增长势头不减。
“短期来看,依靠进口可以满足国内需求,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这给亚麻籽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陈君石认为,长期来看,如果原料受制于人,产业很难稳定发展。
王瑞元表示,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扶持亚麻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实施亚麻“种子战略”,在源头上保证亚麻优良率;鼓励干旱带地区种植亚麻籽,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同时,引导亚麻纤维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扶持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做优一产。
“近两年在陈君石等专家的推动下,吴忠市亚麻籽加工企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培育更加耐旱、耐寒、耐瘠薄的油纤兼用型高产亚麻品种,此次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宁夏君星坊亚麻联合育种中心揭牌成立,既是产学研密切合作的丰硕成果,也是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解决亚麻籽产业发展中核心问题的重要实践,将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应用转化,为亚麻籽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所长杨永坤说,“育种千般苦,获得一个好的品种,至少需要6年心血。”目前,双方依托中心建设已完成200多份种质的优选,初步筛选出多份高油高亚麻酸、高木酚素等具有高值化利用潜力的重要资源,为双方深入持续合作、共同解决生产中的关键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们的路很长,但方向很清晰。”陈君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