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素菜是含油“大户”,好比直接“喝油”!用点好油对身体好!
很多慢性病患者,不敢碰油脂含量高的肉食,素菜便成了他们的心头好。
但餐桌上有些素菜也是含油“大户”,每吃一口都相当于喝油。
吸油厉害的5道素菜
1
地三鲜
这道菜很多家庭都会做,三种食材土豆、茄子和青椒,经过油炸和红烧工序后,味道绵软香浓。
茄子中富含的维生素P,有助于帮助降血脂,可经过油炸后,茄子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油,几乎完全损失了健康益处。
土豆、青椒和茄子中都含有无机盐——钾,但经过高温油炸,会大量丢失。
青椒和土豆中本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在油炸后也几乎损失殆尽。
2
干煸豆角
干煸豆角也是超能吸油的一道菜,做这道菜需用油将豆角皮炸至呈“虎皮”状。除热量超标、损失了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外,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3
西红柿炒鸡蛋
多数家庭在做番茄炒蛋时会放两次油:炒鸡蛋放一次;然后捞出鸡蛋,炒番茄时再放一次油。
要想让鸡蛋达到略显蓬松的效果,来吸足番茄汁,最少也需25克油。要明显膨大,则需30~40克油。炒番茄的油,通常也不可能少于10克。这样,炒个番茄炒蛋,加入40克油简直是家常便饭。
4
干锅菜
干锅发源于四川。干锅菜花、干锅藕片、干锅千叶豆腐等,是我们常点的干锅素菜。
干锅菜一般都需要持续加热,最后大部分油脂都会被菜吸收。相比火锅,干锅的汤汁相对较少,但油脂更多。
5
烧茄子
茄子不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P,有助抗衰老和保护心血管,还富含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可帮助预防老年斑或皮肤色素沉着。但易“吸油”的本性会大大降低其营养价值。
烹调方式决定油脂含量
中国菜做法多样,不同烹饪方法,健康等级不同,油脂含量也不一样。
第一等级
凉 拌
最健康的是凉拌菜,如凉拌木耳、凉拌菠菜等。食材只经过水焯等简单加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营养,原汁原味。
第二等级
清 蒸
蒸的做法其次,营养损失较少。在餐厅里,越是高品质的食材,越会选择清蒸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本味,比如清蒸鲈鱼等。
第三等级
炖、焖、煨
炖、焖、煨处于健康第三档,一般用小火或微火,烹制时间较长,不少营养溶于了汤中,如茶树菇炖鸡汤、排骨煨藕汤等。
第四等级
炒、爆、熘
炒、爆、熘以油为传热介质,操作迅速,加热时间很短,营养流失不多,但油脂含量往往较多。
第五等级
油 炸
油炸是最不健康的做法。炸制过程中,食材中所有营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如果油温过高或炸油使用次数过多,还可能生成致癌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