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判断食用油掺假不纯 看脂肪酸谱就知道了
2020-8-14
    

判断食用油掺假不纯 看脂肪酸谱就知道了

过去的一年里,建明客户服务实验室对约500份油脂样品进行脂肪酸谱分析,发现约30%的样品脂肪酸谱存在异常。我们可以借此判断,约30%的油脂被掺假,从而导致其脂肪酸谱发生变化。

究竟如何判断?我们来看一看:

请注意,正常油脂的脂肪酸谱是这样的:

表1 正常油脂样品的脂肪酸谱

注:U/S为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未检出;猪油、禽油和豆油的数据为所测样品的平均值。

表1中列出了5种常用的饲料级油脂的脂肪酸谱(禽油包括鸭油和鸡油)。

从表1可见,不同的油脂其主要脂肪酸成分都是由棕榈酸(C16)、硬脂酸(C18)、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组成,但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不一样,区别不同油脂,主要从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来分析。

猪油和禽油相比,两者的C16和C18:1的相对百分含量基本一致,分别约为24%和39%。不同的是,猪油C18的含量比禽油的高,C18:2、C18:3的含量比禽油的低。另外猪油中C20:2的含量一般大于C20:4的含量;而禽油则相反,C20:4的含量大于C20:2。且C20:2和C20:4一般在植物油中检测不到。

豆油主要是C18:2含量比较高,能达到50%,其次C18:3的含量约有6%。棉籽油中含量最高的也是C18:2,也有50%以上,但其C18:3的含量比较低,只有0.2%。另外,棉籽油中C16的含量(约21%)高于豆油(约11%)。

棕榈油主要是C16和C18:1的含量比较高,约有40%,但不同熔点的棕榈油其脂肪酸谱是不一样,随着熔点的升高,C16、C18的相对百分含量逐渐增大,C18:1和C18:2的相对百分含量逐渐减少。

这些猪油掺了什么假?

表2 混有其它油脂的猪油样品的脂肪酸谱

注:红色代表偏高,绿色代表偏低,紫色代表不应存在

表2列举了6个脂肪酸谱异常的猪油样品,根据其异常的脂肪酸组成以及含量判断,猪油样品1、2可能混入了棕榈油,2还可能是混入了高熔点的棕榈油,3可能混入了禽油,4可能混入了豆油,5、6的的掺杂情况比较复杂可能混入了不止一种油脂。

以此类推,我们判断建明所测猪油样品中有39.37%的样品存在掺杂情况,其中可能混入棕榈油的占23.62%,混入禽油的占3.94%,混入豆油的占0.79%。

掺假的禽油样品脂肪酸谱分析

表3 混有其它油脂的禽油样品的脂肪酸谱

注:红色代表偏高,绿色代表偏低,紫色代表不应存在

根据脂肪酸谱分析,初步判断禽油样品中有53.11%的样品存在掺杂情况,其中可能混入棕榈油的占32.77%,混入猪油的占6.78%,混入豆油的占0.56%,混入棉籽油的占2.26%。

表3列举了7个脂肪酸谱异常的禽油样品,根据其异常的脂肪酸组成以及含量判断,禽油样品1、2可能混入了棕榈油,且从C16的含量可判断出两份禽油中混入的棕榈油的量不同,禽油2中棕榈油所占的比例大于禽油1,与棕榈油的脂肪酸谱对比,禽油1中棕榈油的含量可能约为20%-30%,禽油2中棕榈油的含量可能约为70%-80%。3可能混入了猪油,4可能混入了豆油,5可能混入了棉籽油,6、7的掺杂情况比较复杂可能混入了不止一种油脂。

图1 鸭油样品

掺假豆油样品的脂肪酸谱分析

表4 混有其它油脂的豆油样品的脂肪酸谱

注:红色代表偏高,绿色代表偏低

根据脂肪酸谱分析,初步判断豆油样品中有16.22%的样品存在掺杂情况,其中可能混入棕榈油的占9.01%,混入棉籽油的占7.21%。

表4列举了2个脂肪酸谱异常的豆油样品,根据其异常的脂肪酸组成以及含量判断,豆油样品1可能混入了棕榈油,2可能混入了棉籽油。

图2 豆油样品

总结

在我们的实验中,总体结果显示猪油、禽油和豆油中,混入最多的油脂是棕榈油,且个别样品中棕榈油所占的比例甚高。

对于油脂脂肪酸谱的分析,一般情况下,C16的相对百分含量偏高,首先考虑是否混入了棕榈油;C18:2、C18:3含量同时偏高的,考虑是否混入豆油;C18:2偏高,C18:3偏低的,考虑是否混入棉籽油;猪油与禽油相互混的,主要的变化在C18和C18:2,且检测不出其余杂峰。

最后,脂肪酸谱的分析,需要从整体上去判断,不能单看某一个脂肪酸的含量变化。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