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食用油新闻 牛市行情戛然而止,豆油将再度承压下行
2012-10-25
    9月美国产区进入收割季节,新豆上市为市场补充供给,豆类牛市行情就此戛然而止。国际市场焦点由美国转向南美,而南美面积的大幅扩充更增强了远期供给宽松预期。此外,国内油脂消费增速放缓,油厂加工量的稳步提高,带来豆油库存的不断累积。棕榈油更是面临主产国增产与国内需求萎缩的双重压力,增大油脂价格下行概率。   一、美国新豆上市 市场短期供应充裕   大豆收割工作基本结束,新豆上市为市场补充供给。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截至10月21日美豆的收割率已经达到80%。灌浆期后段产区降雨有效恢复,让大豆作物抓住最后实籽粒的机会,美国农业部在10月的供需平衡表中上调大豆单产至37.8蒲式耳/英亩,9月为35.5蒲式耳/英亩,而且同时上调期初库存以及收获面积,最终12/13年度美豆总供给较上期增加2.65亿蒲式耳。需求方面,美国国内压榨以及出口项目均大幅向上调整,最终期末库存仅小幅向上调整1500万蒲式耳,至1.3亿蒲,库存消费比为4.44%。   在南美减产逾2000万吨之后,今年美豆产量也较上一年度减少633万吨,自11/12年度后段美豆出口同比加速,新作销售数量也在市场对产量骤减的恐慌情绪中快速累积,在年度转换之际美豆出口已经完成全年销售任务的六成,截至10月11日销售数量已经升至2449万吨,占年度出口预期的71.1%,较五年均值提前了11周之多。未来的47周里平均出口销售数量仅需要达到21万吨即可完成目标。截至10月11日,中国订购12/13年度美豆数量达到1507万吨,中国与未知目的地项下合计订购数量为198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74万吨。但是,伴随美豆单产的上调,供应紧张预期有所缓解,加之南美新作产量或刷新历史纪录,10月前两周出口销售量萎缩。目前进口近月船期大豆盘面压榨利润在-350元/吨附近,虽然有所好转但仍处在亏损状态中,中国买家采购积极性并不高。   二、市场焦点转换 南美新作丰产预期稳定市场情绪   连续两个作物周期,南北美洲大豆主产区均遭遇严重干旱,供给担忧不断加深,国际大豆价格在9月初录得历史新高。考虑巴西里亚尔与美元的汇率变化,目前CBOT3月合约价格相比去年同期约高出2.5美元/蒲式耳,在高价格的刺激下南美各主产国大豆扩种面积预计超过一成。美国农业部10月报告中,12/13年度巴西和阿根廷的产量分别为8100万吨和5500万吨,创年度产量新高。随着美豆单产上调,本年度前半段供应紧张有所缓解,而明年1月之后南美新豆上市,创纪录的产量将为市场补充更多的充裕性。   9月中旬开始南美大豆陆续进入播种期,目前南美播种工作进展顺利。根据福四通的数据,截至10月19日巴西第一大主产州马托格罗索的大豆播种工作已经完成32.8%,第二大产区帕拉纳州完成30%,第三大产区南里奥格兰德州也在本周进入播种期。总体来看,巴西的大豆播种速度虽然不及去年,但是仍快于一般年份。近一个月巴西产区降雨偏少,特别是中部地区土壤墒情较低,预计未来一周南部地区将迎来有利降雨及时补充土壤墒情。阿根廷产区近期降雨明显偏多,当前正是玉米播种的集中时段,土壤过于潮湿或导致玉米面积播种面积不及预期,而大豆播种通常在玉米之后最晚期限可到12月份,如果降雨在后期回归正常,大豆的播种面积或超出预期。今年南美作物生长期的主要天气模型预计将是弱厄尔尼诺至中性,总体降雨量或略高于正常,巩固新作丰产预期。   三、油厂加工旺季即将到来,豆油供给充裕   今年前9个月我国大豆累计进口量达到4431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7.5%,油厂加工量相应提高,但是下游豆油和豆粕在需求方面呈现出的较大差异导致豆油供应相对充裕。国内生猪存栏正处在三年周期中的第一轮上升期,而且存栏量季节性峰值通常出现在年末,11和12月份豆粕需求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受豆粕需求拉动,国内油厂加工量自4月起逐步增加,9月加工量达到586万吨。而且,11月至次年1月通常是进口美国大豆到港的集中时段,目前预计未来3个月到港量合计将超过1600万吨,豆油供应量或进一步提高。   需求方面,油脂消费与经济环境有着较高的关联性,今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外出就餐减少以及农民工返乡,导致油脂消费增长乏力。并且11/12年度我国人均植物油食用消费量接近20公斤,长期来看油脂食用消费增速迎来拐点。供需对比,豆油需求增度不及供应,致使供应压力逐渐显现,4月中旬豆油商业库存步入上升通道,目前库存数量已经攀升至135万吨,后期进口大豆集中到港,油厂加工迎来旺季,豆油库存或进一步升高,供应压力加大。另外,目前进口近月船期阿根廷毛豆油的成本在9170元/吨,低于现货市场价格,远月船期进口成本在9350元/吨,如果后期盘面出现盈利,豆油进口量或有增加。   三、棕榈油工业需求低迷 增产压力犹在   虽然棕榈油年度增产幅度预期缩减,但季节性增产特征却更加明显。与大多数油籽不同,油棕树是多年生蕨类植物,年度间产量特征多反映前一阶段天气情况以及树龄结构,而年度内的季节性特征则由植株本身的生产特点决定。通常3月至10月棕榈油产量会表现出季节性增产,而11月至次年2月产量则转入下降通道。今年6月开始棕榈油季节性增产加速,但外部宏观环境回暖乏力,工业需求低迷。另外,去年8月棕榈油第一大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下调毛棕榈油出口关税上限,更同时大幅下调精炼棕榈油出口关税,该项举措对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造成严重冲击。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公布的月度报告中,9月末库存升至248万吨的历史新高,此外邻国印尼库存亦在300万吨附近。供应压力已经使得BMD毛棕榈油期价较4月高点缩水接近三成,而且目前现货市场上毛豆油与棕榈油的FOB价差扩大至340美元/吨,但仍未能有效提振棕榈油需求。棕榈油季节性产量峰值通常出现在10和11月,而目前下游需求疲弱,产量下降速度或不能完全抵消需求萎缩,库存数量或继续向上,对价格形成明显压制。   今年前9月国内棕榈油进口数量虽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棕榈油库存仍呈现增加态势。一方面,国家加强对食用植物油的监管力度,散油搀兑需求以及小包装市场需求均出现萎缩,而且棕榈油消费中近八成流向制皂、食品加工、方便面生产等工业领域,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使得工业用量下滑。目前港口棕榈油库存已经上升至77万吨附近。今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食用植物油检验监管的通知》将于明年初正式开始实施,由于棕榈油在运输过程中酸价等品质指标容易发生变化,一旦达不到国家标准则需要经过二次精炼才能进入市场流通渠道。因此,10-12月棕榈油集中到港,预计3个月累计到港量将达到180-210万吨。但是四季度随着天气转凉,加之棕榈油本身高熔点特性,需求进入淡季,库存数量或加速累积,将对棕榈油价格形成明显压制。   结论:   美豆收割工作基本结束,新豆集中上市将为市场补充短期供给。而且美豆单产上调,南美新作丰产预期强烈,豆类市场牛转熊已经确立,而与豆粕相比,豆油又有棕榈油这一供大于求的廉价油源争夺市场,压力更大。目前国内豆油与棕榈油库存充裕,未来大豆到港数量增加,进口棕榈油也集中到港,豆油1305合约下破9000点大关只是时间问题。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