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食用油新闻 山东花生企业联合作战争夺国际话语权
2012-10-31
     青岛市花生进出口协会会长贾力、秘书长张鹏等一行三人从青岛出发,代表协会48家会员单位,就中国花生出口欧盟抽检率过高的问题,向欧盟相关部门进行申诉与抗辩,期望能获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等的抽检率。“目前,我们出口欧盟花生的抽检率达到20%,而巴西等出口地区的抽检率只有10%,比我们低一倍,这对我们是个不公平的待遇,直接增加了我们的成本,降低了竞争能力。”贾力这样解释他们去欧盟的缘由。   这是10月19日,青岛市花生进出口协会成立之后,该协会举行的第一个为会员单位谋求利益的举动。而在成立之前,这些企业已经自发地举行了一次“维权活动”,就是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积极协调沟通,最终改变了国家一些政策的出台与执行,维护了行业的利益。   贾力说,这次去欧盟的结果如何还很难预料,但关键是协会走出这一步,代表行业提出了自身的诉求,并谋求行业的利益。   协会是老话题,但对中国许多行业却是个新问题。虽然许多行业都存在行业协会,但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却很小,这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协会的成立,以及行业协会的组织方并不能真正反映行业的利益诉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行业的利益。   而花生进出口协会的成立则是自发的,在市场力量推动下成立,说得更直白些,就是花生企业不得不采取抱团发展模式维护自身的利益,行业协会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正在此,是整个行业利益的代言人,是行业利益的维护者。   青岛是全国最重要的是花生出口基地,花生也成为青岛的一大出口特色产品,但其出口规模每年也仅在4亿美元左右,牵扯的出口企业仅60家左右。希望花生进出口协会成立的前因后果,像一枚扔进一潭汪水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浪波不断传导开来。   “出口欧盟花生基地”的内外困局   在国外,中国的山东大花生无疑是花生中的奢侈品,粒大、色艳、脆、香。虽然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出产花生,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差异,所生产的品种都无法跟山东的大花生相媲美。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让山东的花生稳居全国花生出口的大半壁江山,而省内的龙头出口城市青岛则占据着全省出口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青岛每年出口花生及花生制品近20万吨,货值接近4亿美元,占据全国的出口量30%以上。无论是省内国内,在花生出口的领域,青岛无疑有着绝对的优势。   青岛地区的出口花生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因其花生的品质优良、风味独特,一直在国际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青岛局辖区就有出口欧盟备案企业29家,占据全省一半以上,可谓是名符其实的“出口欧盟花生基地”。   从事出口花生上下游的企业有近千家,人数多达数万人,在青岛,花生出口无疑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大产业。然而,这个产业却并没有如人们预想般愈加强大繁盛起来。在产业的发展中,很多不利因素让企业步履维艰。花生虽优质,但品种单一,加工技术落后使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加大了出口的风险,市场的无序竞争,出口低价竞销普遍存在,让企业感到雪上加霜。“最近五六年,行业内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因为出口的企业越来越多,所以企业之间相互压价,为哄抢订单而恶性竞争的局面屡见不止。”贾力告诉记者,在2007年前后,青岛出口花生企业的数量有一个大幅增加的过程,出口企业数量的膨胀加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生存,在国内不顾质量,高价抢购货源,出口低价竞销。“我们出口花生时签约订单在前,花生收购在后,当利润压缩到极点,一旦花生的价格出现浮动,对于企业的境况则相当不利。”这种纯粹的恶性竞争的局面,企业出口“增量不增效”,让很多人深受其害。许多小企业在市场的考验中洗牌出局。在2003年时,青岛的花生出口企业约在120家左右,而如今,缩减了一半多,仅剩下56家。   在内部竞争趋于紧张激烈的同时,来自于欧盟的绿色壁垒同样让企业感到步履维艰。目前发达国家以保护健康为由,对花生及制品制订了苛刻的黄曲霉毒素限量值,而且总体趋势越来越严,含量要求越来越低。欧盟制定的标准要远高于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各国的限量,而对于主要的出口国家,如阿根廷、中国、美国等欧盟则采取不同的官方监控措施,其中对于美国的随机抽查要低于3%,对阿根廷执行10%的的抽检比例,对中国执行20%的抽检比例。   千呼万唤的行业协会   一方面是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哄抢订单,一方面是欧盟绿色壁垒的重重阻碍,而随着国外欧债 8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的趋缓,给整个花生出口行业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2003年前后,青岛对欧盟的花生出口量约为23万吨,但是去年仅 2在10万吨左右,下降了一半左右。青岛银洛山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东告诉记者,企业去年出 欧口盟的花生为1.2万吨,而截 到目止前,仅出口8千吨,同比下降了40%左右。李宏东表示,对于 岛的花青生出口企业来说,这种 降的趋势下已是相当普遍。“出口量的下跌 要是由于目主前中国的花生在国际中已经不再具备价格方面的优势,在2007年以前,中国的花生比美国每吨价钱要便宜0到120美元,而现在,却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全世界价格最贵的出口花生。”青岛佳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令佳告诉记者,在2002年到008年,花生的价格由油厂主导,而在2008后,一直是国内市场主导出口花生的价格,受到人民币升值、国内的消费水平提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拉动了中国花生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出口花生在国际市场没有了以往的价格优势。   目前,青岛地区出口花生仍以花生仁、花生果等初级产品的出口为主,占据总出口量的60%,加工生产方式落后,缺乏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出口产品。让从事花生出口行业多年的企业深深体会到,唯有加大投入,改变以往花生的简单加工模式大力发展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才是王道。低价位的战略并不是一条好的出路,最佳的办法就是继续迈向高端,将价格上的优势转化成为质量上的优势,延伸整个产业链上的附加值。“市场是最好的老师。”贾力这样形容这个协会发起的缘由。国外的贸易壁垒和国内震荡起伏的花生价格让独自打拼的企业已经难以为继。而经过了市场的洗牌和检测之后,余下的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抱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将分散的企业联合起来,建立起行业内的,协商制度,才能避免恶性竞争。   在协会成立之前,这些企业已经自发地举行了的“维权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积极协调沟通,最终改变了国家一些政策的出台与执行,维护了行业的利益。这次事件更加坚定了企业团结协作的意志,于是由 8家企业牵头,自发成立了花生进出口, 行业协会。他们希望通过协同作战,让青岛花生产业的比较优势尽可能地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提高青岛花生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诉求就是协会宗旨   “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青岛花生出口企业,由分散的单兵作战模式,向有组织的协同集团模式开始转变,以协会的力量赢得世界的花生定价权与话语权的时代将要来临了。”会长贾力对记者表示。目前,参与行业协会的企业约有50家,其花生出口份额占据青岛地区的95%以上。可以说,代表了青岛大多数花生出口企业的利益。这些企业期待能够真正通过行业协会的管理与协作,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花生的质量和附加值,以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众地坚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明刚告诉记者,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青岛的花生企业在国际中不再是单打独斗在保护每个企业利益的同时,希望能改变企业为扩大出口相互压价的局面,协议合理的利润,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出口花生价格和质量的稳定。   实际上,目前中国许多行业的产能已经占据了整个产业的主导地位,但却不能掌握行业的话语权,而仅仅是个加工生产的符号,这是许多产业和企业的一大悲哀。寻求各产业在全球话语权,除去了技术、品牌,还有一大要素就是行业的自律,这也就是行业协会的作用。贾力表示,在国外,企业表达诉求都是通过行业协会的渠道。而花生进出口协会的宗旨可以用自发、自愿、自律、协调、组织,管理这十二个字来总结,协会的成立符合国际的惯例,也符合国内的政府职能转换的趋势。   “既然协会是自发的,肯定会以企业的诉求为先,不是我们要求企业做什么,而是企业需要协会做什么。”贾力对记者表示,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去欧盟谈判,希望将黄曲霉素的抽检率降下来,让中国的花生出口企业得到国际上的公平待遇。这件事的胜算有多大,并不好说,但不尝试就永远不会成功。无论如何,这已经标志着行业协会已经形成一个对外交流的有益平台,青岛的花生进出口企业通过组织的形式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已然来临。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