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10月份国内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2012-11-6
    秋收秋种稳步推进粮价企稳油脂偏空   10月份,国内主要谷物行情整体平稳趋弱,未见大幅波动。分品种看,小麦(2554,15.00,0.59%)高位坚挺,尽管国家加大临储小麦投放力度,但供应偏紧局面短期难以改善;玉米(2427,-5.00,-0.21%)基本稳定,东北玉米因上市期推迟而价格偏弱,华北玉米量质齐增行情被市场看好;稻米价格弱势运行,籼稻高位回调,粳稻收储高开低走,大米稳中趋降。油脂油料行情因利空因素围绕,月内依旧处于下行通道,豆油(8762,12.00,0.14%)受大豆行情影响及消费不振,期现货行情皆显著下跌;棕榈油(6838,-4.00,-0.06%)受全球经济放缓拖累,国内行情大跌;菜籽、菜油(9736,16.00,0.16%)缺失政策扶持,行情随其他食用油下滑。我国秋冬作物收种稳步推进,接近尾声。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底,全国秋粮已收获10.6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90.4%,进度同比快0.8个百分点;全国已播秋冬作物5.03亿亩,完成意向种植面积70.7%,进度同比快0.7个百分点。   食用油:利空因素主导市场期现价格探索新低   【提要】10月份,美豆收获上市,单产和总产好于预期;主产国棕榈油库存处历史高位,马盘棕榈油期价见3年来新低;国内经济景气度低于预期,植物油终端消费不畅。利空因素主导国内外市场,促使国内期现货价继续下跌,小包装价格也纷纷下调。   基本面主导短期宏观面长期利多 10月份,基本面因素主导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行情。在内因偏空的前提下,国际市场外因也是空头主导。一是国际原油期价震荡下跌,见近4个月来低点;二是欧盟公布了新的生物燃料法案,预示欧盟以植物油为主要原料的生物燃料行业增长将受限,甚至出现萎缩,植物油需求的增长少了一支重要动力。不过,面对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近两个月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美联储推出QE3,这推高了市场对长期的通胀预期;二是欧盟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也增加了市场对长期潜在通胀的预期;三是中国的低通胀为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了条件。国内外主要经济体纷纷开动印钞机,使得市场对明年至后年的长期商品价格看涨,植物油价格也包括其中。   利空主导市场豆油继续下跌 10月份,利空因素主导市场,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继续下跌。其主要原因:一是美豆收获上市,单产好于预期,加之相对于1200美分/蒲式耳的大豆种植成本,今年美豆农种植收益处于历史高位,美豆卖盘压力大,促使10月份CBOT大豆期价继续下跌,并传递到国内豆油市场;二是从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来看,中小包装植物油销售处于10年来的最差水平,终端需求明显疲弱,市场信心不足,油厂不仅散油库存压力大,中小包装库存压力也大于去年同期。11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市场仍将震荡走弱,现货表现将弱于期盘。   利空因素:一是机构预期美农业部很可能在11月份月度报告中再次小幅上调大豆产量,预示未来几个月美豆实际供给偏紧程度并不像此前预期的紧张;二是机构预计2013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合计增产2800万~3000万吨,美豆种植面积接近8000万英亩,刷新历史纪录,预计大豆产量约9400万吨,明年大豆供给很可能变得宽松,这将压制油脂油料的中期走势;三是全球棕榈油库存已经非常庞大,四季度仍呈进一步上升趋势;四是国内植物油库存远超历史同期,必将压制贸易商采购积极性。利多因素:一是明年2月底以前,国际市场大豆主要依靠美豆供给,今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300万吨,比去年减少近300万吨,不排除后期资金炒作中国需求和供给紧张的可能;二是在经历大幅下跌后,市场认为国内豆油、棕榈油价格向下空间已有限,连盘植物油也有技术性反弹需求,也会传递到国内植物油现货市场;三是在过去的5年中,国内植物油市场有4年在元旦、春节“双节”前后出现上涨行情,届时贸易商很可能提前囤货,有助于库存向中间环节转移。失去政策支撑菜油价格回落   10月份,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明显下跌。夏收菜籽临储政策结束后,在国内四级菜油与豆油价差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国内豆油和棕榈油现货价格双双大幅下跌,菜油价格不可避免地受其拖累。秋收油菜籽集中上市,国家对秋收菜籽(油)的临时收购政策从9月开始到明年2月底结束。由于10月份国内菜油、菜粕均呈下跌态势,菜籽压榨处于亏损状态,秋菜籽收购价整体呈高开低走趋势。主流油厂继续维持观望态度,收购力度亦明显放缓。11月份,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将呈稳中趋弱态势,现货需求低迷。一是目前国内菜油和豆油的价差均处历史高位,菜油处于竞价劣势;二是国内植物油基本面整体偏空,终端需求疲弱,豆油和棕榈油仍有下跌空间,替代效应下,菜油价格也难幸免;三是目前港口四级菜油价格为10500元/吨,低于主产区菜油主流价格,毛菜油价格为10200元/吨,远期1月份毛菜油价格在10000元/吨左右,环比走弱;四是未来几个月油菜籽到货量将处于高位,国内菜油供给数量增加,价格易受压制。   库存增需求弱棕榈油见新低 10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继续大幅下跌,连盘棕榈油1301合约跌到6500元/吨。主产国马来西亚和印尼棕榈油库存同比大幅上升,马盘棕榈油期价急跌,见3年低点,棕榈油进口成本大幅下跌。11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震荡走低,重心下移。一是目前印尼棕榈油库存比正常水平高50%,马来西亚库存比正常高45%,主产国的高库存将压制马盘反弹空间;二是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棕榈油工业需求受到较大影响;三是美豆上市,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打压国内外植物油价格;四是后期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很可能继续增加。   进口增库存升后期供给充足 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86万吨,较8月份大增34.4%;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55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8.3%。加上进口大豆同比增加折豆油数量,今年1~9月我国植物油供给同比增加205万吨。从实际情况看,今年我国植物油需求低于去年,目前国内植物油库存超历史同期,后期充给充足。调研表明,棕榈油多集中于港口,豆油集中于大豆压榨企业,菜油集中于中储,中间环节囤货较少。维持上月“四季度国内植物油供给充足”的观点,大量库存必将压制贸易商采购积极性,最终压制植物油反弹空间,使得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见新低。综合分析,11月份,在新的利多出现之前,利空因素仍将主导国内外市场。虽然不排除因期盘出现技术性反弹,带动国内植物油现货价格短期小幅回升,但也是下跌过程中的回升,市场整体继续探索新低。操作上建议以空头思维为主,可逢低短多,现货商观望,不要急于入市。   大豆:美豆或将宽幅震荡国产新豆高开低走   【提要】10月份,在宏观面和基本面利空的联合冲击下,美豆期价继续下跌,中下旬在需求持稳和南美天气不佳的利多支撑下,期价触底回升,季节性低点可能已经形成。受收储政策出台和产量严重下滑支撑,内盘大豆期价表现较外盘抗跌。国产新豆收获结束,收购价格高开低走。    季节回调结束外盘触底回升 10月美豆收获完成,农户季节性抛售结束,尽管USDA超预期地大幅调高美豆单产和产量,但美豆期价仍然走出触底回升的走势。基本面上,美豆的季节性利空基本出尽,南美天气炒作即将粉墨登场。在明春南美大豆上市前,美豆供需依旧偏紧,需求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利多方面:一是在南美2011/2012年度大幅减产的前提下,南美新豆上市前,全球进口需求仍将转向美国,而美国新豆产量同比下降,美豆供需前景依然偏紧。中国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旺盛的出口需求将令美豆后期供给更加紧张。俗话说:“牛市看供给,熊市看需求”。后市需求将成为美豆期价高位运行的首要支撑因素。二是南美天气开局不佳,局部干旱和洪涝并发,可能对南美大豆的高单产预期构成威胁。利空方面,一是USDA11月报告可能继续上调美豆单产;二是随着后期南美天气的改善,南美丰产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基于以上分析判断,未来3个月,笔者维持后期美豆期价将呈现底部抬高、宽幅震荡走势的判断,但仍需防范宏观面利空带来的系统性大跌风险。建议待11月美豆期价回调至20日线附近分批逢低买进。   政策利好预期内盘表现抗跌 10月,连豆(4909,3.00,0.06%)指数触底回升,表现较外盘明显抗跌。本月东北地区国产新豆收割基本结束,新豆高开上市,但购销量有限,受到同期美豆期价大幅回调的影响,价格高开低走,导致购销僵局,市场等待临储政策出台。国产大豆价格受到以下因素的支撑:一是今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市场供给锐减支撑国产大豆期价;二是今年国产大豆出口形势良好,今年1~9月出口量为22.4万吨,同比增长42.21%,已经超过2011年全年的出口数量;三是临储大豆拍卖底价大幅提升,人为抬高了国产大豆价格运行的底部,利好后期国产大豆价格走势。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未来连豆期价将持续表现抗跌,或将走出独立上涨行情。   养殖需求支撑粕价低位企稳 10月,国内豆粕(3790,30.00,0.80%)期现货价格大幅下跌,连豆粕持仓量大幅增加,显示在期价大幅下挫后,资金分歧加大。豆粕表现较豆油疲弱,油强粕弱格局明显,油粕比值有所反弹。豆粕期现货价格同步下跌,但现货价格较为抗跌。月底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为3920~3970元/吨,月环比下跌150~200元/吨。从期价表现上来看,内盘期价跌幅明显表现较外盘要大,内弱外强的格局持续,10月下旬外盘企稳反弹,而国内豆粕期价仍然阴跌不止,主要原因:一是前期内盘粕价涨幅巨大,泡沫较多;二是国内以永安期货为主的多头资金严重弃盘,资金操纵的可能性较大。豆粕价格下跌主要是受到成本下降、供给充足的影响。后期看,在外盘豆粕期价季节性低点确立的背景下,内盘豆粕价格将追随外盘弱势反弹,并受到国内养殖业高存栏和养殖收益回升的支撑。油粕价格下跌油厂深幅亏损。10月底,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5000~5050元/吨,月环比大幅上升,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4700~4750元/吨,月环比大幅下降。本月国内油粕现货价格大幅回调,月底进口大豆压榨收益环比下降至-300元/吨以上,创出年内新低,油厂前期外盘点价大豆到港加工深幅亏损。后期油粕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出现一波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大豆进口大增豆粕出口强劲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9月份大豆进口量达到496.57万吨,同比大幅增加20.23%,月环比增加12.4%;1~9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17.5%。9月份我国豆粕出口量为17.89万吨,同比大幅上升453.14%;1~9月我国豆粕出口量同比激增150.59%。综合分析,在北美基本面利空基本出尽、南美天气开局不利的背景下,后期南美天气和北美需求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美豆期价后期或将呈现底部抬高的宽幅震荡走势,未来3个月将运行在1500~1850美分/蒲式耳的高位区间,存在创新高的可能性,逢大幅回调可适当增加库存。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