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黑龙江秋粮生产全面报捷
2012-11-8
     黑龙江省今年经受住了超乎寻常的秋收压力和挑战,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农场职工的共同努力,目前秋收生产基本结束,夺取了农业生产最后战役的全面胜利,实现了粮食颗粒归仓。   黑龙江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0913.1万亩,比上年增加275.3万亩,水稻、玉米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分别达到5730.7万亩和9922.8万亩,比上年分别增加559.4万亩和1066.7万亩。作物长势超过历年,但后期秋收生产困难之大、挑战之大超过了历年。进入收获期以来,全省出现了多年未遇的多雨天气。受台风“布拉万”影响,哈尔滨、绥化、佳木斯等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不同程度出现倒伏,机收难度增大,一些倒伏严重地块只能人工收割。今年,由于机收效率降低,劳动力用工价格上涨,加之运输和晾晒成本增加,全省主要粮食作物收获成本与上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上涨。从北部地区9月中下旬开始开镰,到10月末全省大田收获结束,历时一个半月,比常年延长半个月左右,是近年来秋收生产跨度最长的一年。面对困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黑龙江省全省上下把秋收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提早安排,精心部署,科学组织,强力推进,千方百计确保把丰收的果实全部收回来。   农业部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今年秋收生产高度重视。农业部派督查组深入到佳木斯、鹤岗等有关市县实地督导,积极帮助黑龙江联系调入外省收获机械,并专门出台扶持外省到黑龙江机收的4000万元补助政策。黑龙江省先后召开秋季农业生产(绥化)现场会议和加快秋收进度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快秋收进度进行专题部署。省委书记吉炳轩深入到呼兰、巴彦、宾县等地检查指导,要求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省长王宪魁“十一”期间及节后,先后到尚志、延寿、五常、双城等农业主要生产市县进行检查指导,要求加紧抢收秋粮,确保农业丰产增收,并亲自安排促进秋收专项资金。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秋收生产指挥部,农业、财政、粮食、水利、交通、公安、石油等相关部门协调动作,合力攻坚。各市(地)、县(市、区)党委、政府都把秋收生产摆上突出位置,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及农口部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推进。   全省开展了分类收获,各地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地块,坚持人机结合,全力抢收快收。按照先大豆后水稻再玉米,先早熟品种后晚熟品种,先岗川地后低洼地,先种子田后一般作物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哈尔滨、绥化等主产县市优先收获受台风影响倒伏的水稻、玉米,有效防止了籽粒霉烂和发生鼠害。对平岗地能用机收的,一律采取机收,提高收获效率。对一些坡岗地、边角地等不适合大机械作业的地块,采取人力和小型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收获进度。佳木斯、鹤岗等地对低洼有积水地块,边抢排积水,边发动人力,突击抢收快收。收获高峰期,全省日平均出动劳动力600多万人次,出动各类收获机械近10万台套。   全省统一科学组织调度机械。在发挥好现有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收获机械作用的同时,积极调入省外收获机械,鼓励农机户改装机械,最大限度地扩大机收面积。科学指导全省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前制定收获计划,落实收获地块,提高收获效率。全省近800个大型农机合作社共出动联合收获机械7170多台套,昼夜奋战,歇人不歇机,机收面积达2055万亩。省农委从9月初开始,就组织各地积极与外省沟通协调,发布跨区作业信息。据不完全统计,省外共有1.3万多台水稻收获机在黑龙江参与跨区作业。省农委紧急购置履带式收获机械871台,调配到面积大、收获难的水稻重点县,加快了水稻收获进度。农垦系统积极开展场县共建,组织机械力量到地方作业。农机部门积极指导呼兰、富锦、绥滨、萝北等有关市县采取轮式改履带、二驱改四驱、割台加剥轮等办法改装收获机械,有效解决了机车进地难、收获难问题。   全省及时出台了扶持秋收政策。为激励各地抢收快收精收,10月初,省政府安排660万元专项资金,对收获难度大、秋收完成时间早、标准高、效果好的市县给予奖励扶持。各地也都结合实际,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富锦市对倒伏水稻人工收获每亩补贴50元;对新改装的水稻收获机械实际作业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每台补贴2万元;对村集体建设晾晒场(大于0.5公顷)每亩补贴100元;对从外地调入水稻收获机的中介人按收获面积给予1000元到3000元奖励。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