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县农业局粮油总站推广研究员孙永飞 |
2012-11-20 |
“孙师傅很细心的,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打虫,都是他指导的。他经常自己下田,比我们农民还要农民。”羽林街道山头里村种粮能手丁银仁口中所说的孙师傅,就是县农业局粮油总站的推广研究员孙永飞。
孙永飞一直认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要深入田间地头,劳动出灵感、实践出真知。”正是这种躬行于田间的精神,让孙永飞在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著作在全国飘香,成果在田间飘香……
水稻高产研究有成果
1986年从浙江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孙永飞进入了当时的新昌县儒岙区农技站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从此和水稻高产技术研究及推广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0年,时任新昌县农科所副所长的孙永飞主持了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国超级稻试验示范》专题《协优9308高产示范》,在新昌建立百亩示范方。孙永飞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酷暑季节,骄阳高挂,在许多人坐在办公室里享受空调清凉的时候,孙永飞却总是顶着烈日忙碌在田间地头,了解生长动态、记录生长数据,指导田间管理。当年,示范方单产就创了浙江省最高纪录,外来参观考察络绎不绝,技术辐射省内外;成果《超级稻协优9308的选育、超高产生理研究及生产集成技术示范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与此同时,孙永飞还不忘他的水稻超高产模式株型栽培的研究,概括出包括超高产栽培水稻理想株型的七大特征、培育超高产株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原则的株型栽培技术,突破了日本松岛省三的株型栽培模式,被江西农大著名专家在《中国稻米》杂志中评价为国内水稻株型栽培系统研究最早;《水稻超高产模式株型栽培法》一书被西南农大列为研究生必修课程水稻栽培方面的三本参考书之一。
花生品牌提升有贡献
为顺应新昌县提升小京生花生品牌的需要,孙永飞主持开展了小京生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通过彻夜查找资料,汲取多方经验,精心设计区试,反复对比试验,创新了水旱轮作、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化除化控、防渍抗旱等技术,形成了小京生花生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并在全县示范推广。每年大约可增产小京生140多万公斤,增加经济收益2000多万元。
2003年,孙永飞等人又根据市场需求,在沙溪、羽林等乡镇街道示范推广小京生嫩花生鲜食化栽培和双季栽培技术,分别亩增效500元和1900元,为新昌小京生花生品牌的提升,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推动力。
生态农业模式有突破
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农药用量越来越大,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有害生物却越治越多,农业如何实行可持续生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国生态学会会员的孙永飞想到了从森林生态系统中应该可以找到一些方法。
2002年,孙永飞就在新昌大市聚镇承包了12亩荒坡,开辟成“仿森农业园”,开始了相关研究。他在保留部分杂树荒草之后,进行带状开垦,精心挑选了香椿、杜仲、刺五茄、青瓜、花生、毛豆、菊芋等10多种作物散布其间。既有乔木和灌木,又有草本作物,一眼望去,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同时,还在每小块地里挖一口池塘,养上螺蛳和青蛙。结果是迅速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建园的第二年就引来了蛇类的栖息。在“仿森农业园”内从来不使用农药,但是除了早熟的毛豆及枸杞等少数几种作物的害虫较多影响收成外,其余作物都不受影响,生产出了10多种有机农产品。
孙永飞又将这一模式引申到水田之中,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旱作、水作、园艺在内的“仿森农业”基本思路。其论文《有机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构建策略初探》在《浙江农业学报》上发表,《现代水稻病虫自然控制为主的可能性及生态技术策略》与《建生态化农田、设生态化布局、行生态化栽培--水稻可持续生产的基本方法》分别在第12届全国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水稻可持续生产——政策、技术与推广国际会议上作报告。
在他的“仿森农业”思路和技术的指导下,新昌沙溪镇的上蔡岙村、羽林街道的铁顶山村等地相继培育成功了有机转换米。
现在由于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孙永飞的“仿森农业园”难有经济效益可言,只能放弃了。但由于近年来县粮油总站广泛发动农户共同参与试验,他又有了更多的试验田。他说:“我的很多灵感都来自于此,实证于此;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没有自己的试验田,很难找到真知灼见……”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