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初榨or浸出 多種油混搭食用才健康
2012-12-28
    橄欖油、米糠油等種類的孰好孰壞﹔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初榨油與非初榨油,大豆玉米油的轉基因與非轉基因﹔黃曲霉素超標油,食用油裡塑化劑超標……每一次關於食用油的各種新聞,都牽扯大眾關切。究竟這種甘油和各種脂肪酸所組成的甘油三酯混合物,是怎麼加工而成的呢? ■ 工藝原理 壓榨與浸出通常同時使用 金龍魚公司公關部負責人李平在解釋食用油的加工環節時說,物理壓榨法和溶劑浸出法,是目前國內生產食用油最常用的兩種加工方法,常常是被綜合使用的,因為沒有一種壓榨法能將油徹底分離干淨。 經過物理壓榨后,材料裡的油脂需要用溶劑來提取,有些含油脂比例低的材料,如黃豆、米糠、玉米胚等,直接壓榨很難出油,隻能靠溶劑提取,這就是所謂的浸出法。 這些溶劑包括正己烷、丁烷、六號溶劑油等,能很徹底地把油提取出來。同時,這些溶劑也都是特別容易揮發的東西,隻要加熱到不太高的溫度,它們就蒸發了,冷凝收集起來還可以循環利用。留下的就是不容易揮發的植物油。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范志紅說,浸出法提取的油內當然會有少量溶劑殘留,但隻要工藝得當,溶劑本身質量過關,加工過程本身監管嚴格,最后產品中的溶劑殘留微乎其微,不會達到有害健康的程度。 范志紅說,其實大部分物理壓榨法壓榨出來的油脂也要經過脫膠、脫色、脫臭、脫酸等精煉處理,使用白陶土、硅藻土等過濾材料,如果這些材料質量較差,也可能引入重金屬污染。 ■ 誤區釋疑 隻吃一種油難保脂肪酸平衡 很多消費者認為,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就隻使用橄欖油。實際上,專家表示,烹調油中均含有各類脂肪酸,只是各自有不同的含量。人體攝入的脂肪酸隻需達到兩個平衡即可:一個是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為1︰1︰1,另外一個是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與n-6系多不飽和脂肪酸維持在1︰4-1︰6之間。 其中,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以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橄欖油、茶籽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則以單不飽和脂肪為主﹔我們攝入的動物肉類則能提供飽和脂肪酸。橄欖油、花生油、葵花油、大豆油等含n-6系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而亞麻籽油、紫蘇油等以n-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可見,經常食用一種烹調油並不能達到脂肪酸平衡,隻有混合搭配多種油才能取得平衡。 范志紅推薦了三類食用油,可以配合不同烹飪方式“混搭”使用。一類是壓榨型葵花籽油,可以用來做不大量冒油煙的炒菜和煮菜﹔第二類是菜籽油、米糠油和芝麻油,隻適用於涼拌、蘸料,或者做湯時添加﹔第三類油是一些平日少見的堅果油和保健油,比如核桃油、杏仁油、亞麻籽油、紫蘇籽油等,它們通常不經過精煉,保持了原料的香氣和營養價值,但由於口味不是非常理想,主要作為保健油品來食用。 適量食用脂肪對人體有益 專家表示,攝入過多的油脂的確會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高發,但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動物油脂攝入較多導致的飽和脂肪酸超標,而適度的脂肪酸攝入,對人體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比如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飽和脂肪酸可以對血脂產生影響,保護內臟,保持體溫,還能讓人保持一段時間的飽腹感。脂肪不是壞東西,關鍵是適量食用,按照上述原則搭配食用。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天烹飪用油攝入量在25克左右為宜。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