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食用油“被动定价”折射中国油料安全隐忧
2013-5-8
    进入5月来,中国不少地区的食用油价格不断下调,其中大豆油批发价格从8800元/吨回落至7700元/吨左右,跌幅达12.5%,创近两年来最大跌幅。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月份发布的《油脂油料市场供需状况月报》显示,3月底沿海地区一级豆油报价集中于7800-7900元/吨,较2月底下降600-700元/吨。此外,24度棕榈油价格较2月底下跌400-500元/吨,菜籽油价格较2月底也普遍下跌200-300元/吨。   受此影响,中国多家食用油生产企业也于近日对相关产品价格进行了下调。其中,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已宣布,对旗下金龙鱼品牌的调和油、大豆油等大众油品价格下调,其中调和油平均降价幅度为8%,大豆油平均降价幅度为15%,预计将于5月中旬陆续调整到位。   据了解,中国进口大豆原料价格从去年10月开始大幅下降,港口CNF价格从650美元/吨跌至近期550美元/吨,跌幅达15%。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市场的大豆价格下挫,带动了中国国内以大豆为原料的食用油价格下调,也将对拉低食用油整体价格产生影响。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食用油市场呈现明显供大于求态势,也拉低了食用油价格。“近几年,国内对大豆油需求量6000万吨,而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已达到1.25亿吨,超出一倍。”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记者,这表明国内大豆油行业的产能已严重过剩。   虽然此次中国食用油价格下调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但主要还是被国际大豆的“降价潮”波及的结果。“当前国内的大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高达80%。”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说,因此,国内“油价”肯定要随着国际市场波动。   专家认为,大豆油价格不断下挫更折射出中国对国际油料市场的依赖度过高。2012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达5838万吨,增幅达11.2%,相当于国际贸易量的60%,中国国内自给率仅为20%;中国油脂油料净进口折油总量已由2000年的461.4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2088.9万吨,十年间增长了353%。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都表达了对外资控制中国油料市场的忧虑。“目前国内食用植物油加工能力六成以上已有外资身影。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已参股控股60多家,占总股本的66%。就连国内最大的粮油企业中粮集团,其部分大豆压榨能力也被外资参股30%。”在加工和销售领域占据主导权的跨国粮商,不仅左右着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定价权,而且对中国国内的食用油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需要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因此,中国目前迫切需要通过增加补贴、推广高产高效新品种、提高油料作物机械化水平等方式,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和积极性,加强自主供应能力,从而确保中国油料安全。”王小语说。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