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需求未来十年将抬高全球粮价 预计2022年相关进口将翻番 |
2013-6-7 |
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获悉,
未来十年中国将更加依赖进口粮食、油籽、肉类,这一趋势可能会抬高价格,并在全球农业产业催生更多并购交易。
周四,联合国粮农组和经合组织联合发布了备受关注的年度农业展望报告。该报告比较看好中国粮食需求,并首次用一整章来描述中国。
预计到2022年,中国的粗粮(主要用于养肥牲畜)进口将翻一番,大豆进口将增加40%,肉类进口会大幅增加,牛肉进口接近翻一番。
报告指出:“挑战非常明显:在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源有限的制约下,中国的粮食供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国的消费增长将略高于其产量增长。”
该报告发布之际,中国在进入全球农业市场之后,已开始推动农业产业并购交易的增多。
中国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新兴中产阶级正在引领国内粮食消费习惯变革——特别是肉类消费量日益提高。大豆是肉类行业使用的一种关键原料。饮食结构的变化给中国农业增加了压力,因为中国一直在农田和水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提到了中国农业用地受到的限制。报告指出:“虽然生产率尚有巨大的提高空间,可以维持国内市场优势,但土地、水、甚至是农业劳动力方面的瓶颈可能会限制未来的供应。”
这些限制反过来又可能加剧中国在粮食资源上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中国对粮食进口依赖的加剧可能已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与全球交易市场的规模相比,中国总体粮食需求十分巨大。
中国农业高级官员陈锡文今年早些时候指出,提高粮食进口量是不可避免的。他说:“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已经变得非常必要。”
中国对粮食进口依赖程度的增加,再加上生物燃料生产等其他因素,将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上行压力。
报告称:“由于产量增长放缓和需求增加,预计未来十年农产品和牲畜产品价格将会上涨。”报告补充说:“肉类、鱼类、生物燃料价格上涨幅度将大于基础农产品。”
预计中国将成为世界人均猪肉消费量最多的国家,到2022年将超过欧盟(EU)。尽管过去中国猪肉消费主要是自给自足,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预计,受到中国进口的影响,世界猪肉价格将上涨5%到8%。
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牛奶进口国,但由于中国对奶产品的需求量巨大,未来十年奶制品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60%。(FT中文网)
相关报道:联合国报告称中国需求将推高粮价 刺激农业并购(环球网)
联合国农业组织日前发布报告称,未来十年中国将更加依赖进口粮食、油籽、肉类,这一趋势可能会抬高价格,并在全球农业产业催生更多并购交易。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6日联合发布了备受关注的年度农业展望报告。该报告比较看好中国粮食需求,并首次用一整章来描述中国。
预计到2022年,中国的粗粮(主要用于牲畜养殖)进口将翻一番,大豆进口将增加40%,肉类进口会大幅增加,牛肉进口接近翻一番。
报告指出:“挑战非常明显:在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源有限的制约下,中国的粮食供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国的消费增长将略高于其产量增长。”
中国在进入全球农业市场之后,已开始推动农业产业并购交易。上周,中国双汇集团宣布以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最大猪肉制造商史密斯菲尔德)。与此同时,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和丸红商事)等大宗商品交易行去年斥资100亿美元,在澳大利亚和美国收购了一些服务中国市场的粮食贸易商。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报道: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粮食生产增势趋缓(新华网)
受农村劳动力投入质量下降、人力成本渐高,以及耕地质量下降等因素影响,未来10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主要粮食作物仍可以保持自给自足。
报告称,应当密切注意中国农业前景中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并加以解决。这些不确定因素包括高水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生产资源限制的增多、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消耗,以及气候变化造成的生产浮动性的增大。
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的“2013世界农业展望大会”上表示,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产量增加了近5倍,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同时,要重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畜牧业生产也将面临很多挑战。
这份报告特别对中国农业进行了展望。在需求驱动因素和增产制约因素影响下,未来10年消费的增长将超过生产的增长——消费每年增长1.9%,农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则是1.7%。因此,中国的农产品进口也将呈缓慢增长态势,农业开放程度总体上将进一步温和扩大。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日趋剧烈,迫切需要各国尤其是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之间,以及有关国际机构之间加强农业信息共享交流,推动农业政策的协调与共识。
《2013-2022年农业展望》预计,未来10年全球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1.5%,与2003至2012年平均2.1%的增长率相比,农业生产的增速将放缓。
相关报道:报告预计中国小麦及大米进口需求将减弱(环球网)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因为中国自给自足的能力增强,降低了对进口的依赖。中国对全球小麦和大米供应的需求可能将减弱。报告称,中国将在未来10年保持98%的粮食自给率,降低对世界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
《华尔街日报》称,去年中国谷物进口量飙升,引发了外界对该国可能将进口更多粮食以满足国内需求的担忧。报告称,中国国民收入和农业产出的快速增长对食物供应量的显著提高和食物获取能力的大幅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向肉类和乳制品倾斜,小麦人均消费量已经到了顶峰,大米人均消费量也将在2014年见顶。报告指出,中国对玉米和高蛋白食物的需求预计将增加。
同时,中国的扶持政策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将在2013年至2022年间继续提高中国的粮食产量和生产率。报道指出,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第九年实现增长,达到创纪录的5.8957亿吨。
中国正在对落后的农业部门进行现代化改造以提高生产率,同时鼓励投资、对行业进行进一步整合。报告表示,在经济快速增长而资源有限的背景下,解决吃饭问题任重而道远,但对全球市场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机遇。
(文章来源于——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http://www.gdsyyzs.com/ http://www.hxlyjx.com/
食用油招商 橄榄油 亚麻籽油 核桃油 粮油机械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