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加大我国农业减产风险 |
2014-2-7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研究"日前出台的研究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深刻而复杂,总体上加大了减产风险。
据该研究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介绍,气候变化影响农业资源的区域配置格局改变、季节分配格局改变;北方和西部升温下作物潜在生产能力提高、播种面积扩大,但水资源和土壤肥力明显不匹配,制约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夏季降水普遍略有增加,但极端降雨频率增加,水资源利用潜力降低;有效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和强烈的变异性导致水资源紧缺地区水资源的脆弱性增加,特别是华北和西北。
潘根兴说,气候变化下暖干化改变了土壤—生态系统水循环,植物需水增加而土壤墒情下降,干旱威胁将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最频繁和普遍的减产风险因子;华北和西北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进一步削弱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持续两年的完整生育期气候变化试验揭示,升温对水稻和小麦产量的负效应超过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水稻和小麦作物的增产效应。
研究还发现,过去50年的气候变化,在年均温普遍升高的总体趋势下,北部较南部升温显著。潜在适宜种植区北移明显,其中玉米的潜在种植区扩大最为明显。同时,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特别是夏季和冬季,秋季降雨量显著降低,全国干燥度升高,华北尤为明显。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潜在生产能力,玉米成为最适应气候变化的种植业产业。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