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农业仅占GDP比重0.3% 将要放弃农业? |
2014-2-13 |
农业仅占GDP比重0.3%,政府回应称,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东莞这座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中,农业占GDP的比重已从20多年前的16.5%逐年走低至去年的0.3%,部分农户甚至陷入了一个“越种越穷”的怪圈。这是否预示着东莞将放弃农业呢?对于这个疑问,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11日明确回应称,农业占比下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体现,但不等于要放弃农业,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是今后必然的发展方向。
出现灾害越种越穷
中堂是东莞目前为数不多的农业大镇了,现有的一万余亩耕地分布在三涌、湛翠、蕉利、四乡、马沥、槎滘等村。11日,一位种植户向记者大吐苦水说:“现在的收成已大不如前,加上农药、化肥的价格上涨,收益大幅下降。有时种植荔枝或者香蕉,如果出现黄叶病等灾害,农户往往还要贴钱进去,越种越穷。而受基建设施、生产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这种小规模的种植想要改种或者扩大规模是很困难的。”
农户的抱怨也反映出了东莞农业的现状。据了解,东莞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从90年代开始逐年下降,农业增加值从1998年的25.94亿元调减到2013年的20.09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16.5%调减到2013年的0.3%。当前全市农业的主要形态是传统农业与城郊农业,不但明显滞后于二、三产业,也相对落后于国内部分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水平。生产投入不足、产业链条单一、农民收入微薄,农业无法摆脱弱质化地位。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
对于农业的这个发展趋势,市统计局局长梁佳沂直言:“我认为农业在三大产业的占比下降是一种历史必然,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体现,但不等于要放弃农业,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是今后必然的发展方向,对一个城市来说,有必要保留一定的自我供养能力及生态平衡。”
“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市财政对农业种植进行专项补贴,种粮补贴到位,近几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维持在4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吨左右。”据梁佳沂介绍,去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6.7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11万亩,粮食产量1.24万吨,蔬菜30.38万亩,产量38.26万吨。此外,东莞还在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先后启动了包括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寮步、东坑、大朗、清溪等12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中清溪、中堂、谢岗及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等4个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清溪园区还列入部省共建的现代农业园区。
设立发展专项资金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宝祝对东莞的农业问题进行过研究,他也认为,东莞应该走发展都市农业的路子,“无论在东莞、在广东、在全国,农业的GDP都是比较低的,但‘少数’不等于‘小数’,没有稳定的农业、稳定的农产品供应、稳定的农业人口,社会发展会出现重大问题,所以任何时候不能轻视农业。都市农业不仅有生产功能,更有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可以通过推进信息化、发展高科技,把东莞农业中的传统优势、传统作物品种做大、做强,做成全国知名的品牌。”
据悉,为了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东莞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将对小型农业园、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等13种类型的农业生产和活动予以资金扶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东莞设立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被评选为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的投资主体,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成功获得省级、国家级示范点(村)称号的,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0万元。市政府希望通过各方努力,至2020年,全市能建成14个市级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规模化经营率达到80%;建成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10-20个,开辟农业旅游线路5-10条等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