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农要增收应多种优质稻 |
2014-2-14 |
在201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于2014年1月底结束后,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较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
为了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我国自2004年以来对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从2008年开始,逐年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在7年的提价中,2014年提高幅度最小,其中早籼稻提高2.28%、中晚籼稻提高2.22%、粳稻提高3.33%,分别比7年提价平均值低7.69、7.63、7.73个百分点。但是,从绝对值上看,是7年来的最高价。2014年与2004年相比,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分别提高了92.86%、91.67%、106.67%.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的逐年提高,从本意上来讲是着眼于促进种粮农民增收。但是,受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民增收很难。
国内因素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耕地的"掠夺式"经营。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从总体上看是处于"掠夺式"经营状态。夏季生产之后,秋季又接着进行,耕地始终处于疲劳状态。不仅农用生产资料上涨带来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而且地力下降也导致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增加。同时,城乡劳动力的紧缺,更导致劳动力价格直线上升。
作为对生产粮食的农民的补贴,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国家虽然在不断增加,2013年达到1673亿元(良种补贴22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217.5亿元、种粮直补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078亿元),但由于绝大多数地方采取"均贫富"的作法,按照农民承包耕地面积平均补贴,致使单位面积补贴数额很低,补贴效率不高。在种植粮食作物与种植经济作物效益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自2009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增长幅度不断下降,从2009年的1.11%,下降到2013年的0.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紧密的格局下,任何一国的农产品都不能独善其身。作为我国人民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粮食产品,其价格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粮食进口大幅度增加。2013年我国谷物净进口1358.4万吨,比2010年446.5万吨,增加204.23%.
在进口的品种中,对国内市场价格冲击最大的粮食品种莫过于大米了。由于国内外差价巨大,从2012年开始,越南、巴基斯坦、泰国、印度等国廉价大米长驱直入我国市场。2012年,我国进口大米231.6万吨,为2000年以来最高值。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大米占进口总量的66.7%、巴基斯坦占25%,泰国占7.6%,三国占进口总量的99.3%.加上走私,2012年我国实际进口大米在400多万吨。2013年中国进口稻谷和大米227.1万吨,虽比2012年有所减少,但是加上走私,数量依然较为庞大。截止目前,进口普通大米的价格仍然比国产大米低四分之一左右。
进口大米的打压,致使国内稻米市场价格持续疲弱。2013年国家新产稻谷上市后,国家相继启动了稻谷收购最低价执行预案。截至2014年1月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809万吨,同比增加862万吨;黑龙江、江苏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2595万吨,同比增加864万吨。其中大约三分之一为最低收购价。
进入新的一年,我国进口大米的格局难以改变。从国家发改委获悉,2014年我国进口关税配额量大米仍然为532万吨。在稻谷生产没有受到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今年的稻谷市场依然是"政策市",尤其是我国南方的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将低于最低收购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作为特殊商品的稻谷生产,也要学会更多地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提高种植效益。
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在稻米市场上,普通稻米量大价低,但优质稻米一直畅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农产品,特别是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吃饱转变到吃好上来了。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优质稻米青睐有加。近年来,国家一级优质稻的市场价格一直在最低收购价之上。因此,稻农生产稻谷要取得好效益,应多种优质稻。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