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种好地,更不能浪费粮食 |
2014-3-7 |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如何保证“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代表委员们建议优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明天谁来种地?
早在2012年,以著名“两院院士”师昌绪为代表的15位“两院院士”联名向中央决策层提交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三点建议就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种地的境地。
农民们如是说:“我们家的农田都被征用盖楼了,哪还有地种?”“现在化肥、农药、种子的费用高,种粮成本高,卖价又低,赚不了几个钱。”“现在谁还种地啊,随便在城市里找个工作也比在田里干活轻松。”
农民不愿种地,明天谁来种地,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农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我认为应对这个问题,关键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种粮大户谭伦蔚认为。
谭伦蔚代表的观点与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的观点不谋而合。韩长赋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农业补贴制度,所以还是要向谁种地谁种粮给谁补贴的方向走。稳定存量,调整增量,向种田能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农业的补贴空间还很大,今后政府财政还会增加补贴,新增的部分增量要进行调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向种粮大户倾斜,向规模经营倾斜。
怎么种?
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国人均耕地为0.101公顷(1.52亩),较1996年一次调查时的人均耕地0.106公顷(1.59亩)有所下降。而人均1.52亩的数据,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在人均耕地面积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有效、科学种地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
“在现有的耕地面积上,确保粮食安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单产就很重要了。”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说。
“通过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韩鲁佳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愿意而且高效地种地。
谭伦蔚代表认为,要靠产业化。“只有成规模、成产业链的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起来,才能有效保证先进的种植技术到位、提高种粮的机械化水平、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粮食单产,它们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进口靠不靠谱?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中国人的古话,足见粮食自古以来就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
付华廷代表说,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依赖国际市场是完全不可行的,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
实际上,进口也是靠不住的。据韩长赋介绍,这几年我国粮食的进口量确实在增加,但是总量并不大,去年是1300万吨。“我国消费在增长,资源又有限,所以我们会适当地利用国际市场。但是我们基本是要依靠自己。去年的1300万吨只占我们国内消费量的2.4%,而且真靠大量进口也靠不上,全世界的粮食贸易量只有6000亿斤,相当于我们产量的一半。大米,我们的第一主粮,全世界大米只有700亿斤,相当于国内消费量的1/4,不可能都卖给我们,所以我们对此还是清醒的。”
浪费要不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国一直倡导节约粮食的优良传统。然而近日的一则新闻却让人震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参加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每年粮食损失浪费量在1000亿斤左右,大约相当于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粮食产量。
“实现粮食安全人人受益,维护粮食安全人人有责。”任正晓委员呼吁,全社会都要有保障粮食安全的意识,每个人都要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特别要遏制餐饮环节的粮食浪费现象。
聂振邦委员认为,应该建立充足的粮食储备,国家、地方、企业和农民都要做好储备。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