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厂老板将2600吨垃圾油灌成食用油被判7年 |
2014-3-13 |
昨日上午,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依法严惩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新闻通报会》。2013年以来,沈阳市两级法院共审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637件,有835名被告人受到了刑事处罚。
昨日上午,法院还对其中一起典型案例当庭宣判。
法院一年“打假”637件 刑事处罚835人
2013年以来,沈阳市两级法院共审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637件,其中,危害食品安全案件170件,危害药品安全案件425件,两项占该类案件的93.4%,其他伪劣商品类犯罪42件。有835名被告人受到了刑事处罚。
“这些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伪劣商品种类日趋多样化。该类犯罪大多直接针对老百姓日常消费品,如假药、劣药、利用病死畜禽加工食品、伪劣隐形眼镜、伪劣卷烟等,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二是犯罪手段更为狡猾和隐蔽。犯罪分子往往将黑加工点、黑作坊设置在城乡结合部的隐蔽地区,不合格食品的生产、销售均无记录、无账目;有的犯罪分子流窜性较强,不易监控,给查获和固定证据带来一定困难。三是共同犯罪案件比例提高。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往往形成犯罪产业链,形成原材料提供、初加工、深加工、批发、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往往是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共同犯罪所占的比例较高,最高的一起假药案涉案被告人达58人。四是重大案件增多,销售数量和金额不断增大。有的案件涉案数额达1500余万元,其严重程度触目惊心。”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世光介绍。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