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种真假商品展示 帮市民炼就辨假"火眼金睛" |
2012-3-15 |
由本报和德州市工商局联合举办的“识假辨假进社区”活动今年将举办四次。已经成功举办三次,第四站也就是最后一站将在3月19日进行。本报东营记者站也联合东营市工商局、消费者协会举办了教市民辨真假活动。
2月26日,“识假辨假进社区”活动在德州市德城区的金谷园小区正式启动。3月6日,活动第二站走进岔河小区。3月13日,活动走进萧何庄小区。随着活动进行,活动承办方一直在增加真假商品的数量,“苹果手机”、汽车滤清器等高端的假货被带到现场,真假商品数量累计达到50多种。
“像这样分层的食用油是不是假的?”东营市民王老先生在活动现场见到展示的桶装食用油后询问。对此,工商局工作人员解释称,食用油分层是由温度低造成的,属于正常现象。在食用油真伪辨别上,正规厂家生产的桶装食用油封口结实、平整,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明确,食用油被晃动后有一定的黏稠度;假冒伪劣的桶装食用油往往封口不严、容易松动、做工粗糙,晃动桶时,食用油黏稠度较低。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