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概念:食用油暗藏玄机 |
2012-3-15 |
汽油价格不断飙升,带来的是车主的长吁短叹,而食用油的价格上扬则是全民皆叹。民以食为天,作为中餐必备品的食用油,依旧困扰着消费者。
3·15前夕,市场导报记者走访杭州的各大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发现食用油价格日趋走高,且品种繁多,但是高价、多品种的背后却暗藏玄机,令消费者挑得眼花缭乱。对此,记者专门进行了调查。
玄机之一:调和油暗藏比例难题
在各大超市、卖场、便利店,记者发现各大食用油生产商均有销售各个种类的食用调和油,且销量一直名列前茅,诸如葵花籽食用调和油、玉米橄榄植物调和油、DHA谷物调和油、谷物调和油、橄榄葵花油……品类繁多,乍看上去黄橙橙的食用油很是壮观,但是这些调和油都是哪些油调和的呢?记者从货架上取下一桶1.8L装的福临门DHA谷物调和油,在配料表中看到,该DHA谷物调和油采用 “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米糠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DHA藻油”调和而成。
而金龙鱼食用调和油更是在醒目位置标注了1:1:1倡导膳食脂肪酸比例,记者查看配料表发现,金龙鱼食用调和油采用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经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但是具体比例如何,没有任何标注。乍一看去,似乎记者手中两瓶食用调和油在色泽上略有不同,包装品牌不同,但是仔细研究配料表却发现,食用调和油的配料大同小异,主料均为“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由于调和油采用的油品价格有高有低,使用量不同,价格也不同,因此混合而成的调和油价格较纯正的压榨植物油难以比较。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曾向记者指出,虽然不同的油品营养有区别,但没有一种油品包含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因此消费者应当注意平衡膳食,均衡营养,才会更健康。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食用调和油在国内一直保持销量领先地位,但是各种各样的食用调和油究竟按照多少比例进行调和,各种油品的调和比例又是多少?这些都鲜为人知。
据记者了解,调和油里各种油品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就连超市工作人员也只是表示,调和油的配方是按照含量多少来排列的,但并不清楚每种油品的比例,食用油产品标注中也没有明确指出。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他们大多表示,由于看不到配料比例,买调和油时还是以品牌、经验为主。其中王先生表示,家里一直都在用金龙鱼1:1:1食用调和油,虽说不像广告里所说的 “平衡膳食营养结构”那样有效,但总归对质量比较放心。另外一位选购了融氏橄榄葵花油的姜女士告诉记者,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她会选择性地尝试一下可靠品牌推出的新产品。
随后,记者与杭州市质量监督局食品处(简称“质监局食品处”)韩先生取得联系。韩先生表示,仅仅从质量上来讲,虽然调和油宣传称科学调和各种植物油,但是调和油本身却仅仅是低级产品,没有纯正的压榨植物油来得好。韩先生说,“按照目前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符合标准的食用油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韩先生说,“除了调和油比例难检测外,各种概念油也非常难检测。”如果是某种纯正植物油被掺入其他油品尚可检测,而食用调和油本身便是多种油品混合而成,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是否存在,确认油品比例难之又难。
【提示】食用调和油使用多种油品混合调制而成,而各种油品价格不同,增加低价油品使用量,降低调和油生产成本已成行业内潜规则,知名食用油生产加工企业尚且没有将各种油品的所占比例进行标示,更何况其他中小食用油加工企业。所以,在选购食用油时,首先注意观察食用油标识,按国家规定,食用油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质量等级、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必须要有QS(质量安全)标志。
生产企业必须在外包装上标明产品原料生产国以及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必须标明生产工艺是 “压榨”还是 “浸出”。有的产品包装上有标识如“5S”压榨,或“4S”等字样,其实这些并不是行内的专业标识,而是企业为了配合宣传提出的“概念”。
玄机之二:健康概念有炒作嫌疑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食用油都在包装瓶正面醒目位置标注着诸如 “藻油DHA”、“深海鱼油”、“玉米鲜胚”、“玉米金胚芽”的名头,而比如 “突破性添加DHA藻油的食用油!”、“三低更健康”、“越新鲜、越健康”等宣传词也层出不穷,在众多明星的倾情代言下,消费者不禁犯难,究竟哪种食用油是真正健康的?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很多消费者认为进口的好,原料天然的好,纯正的好,而‘健康’在这几年也备受推崇,但是说白了这些概念都是炒作,有科学依据的少之又少。”
确如这位业内人士所说,层出不穷的新概念食用油,套用健康概念提高售价。在调查过程中,一位赵女士告诉记者,她在超市购买了一瓶3L装的西王玉米鲜胚植物油,包装精美,香港西王粮油监制,便也没在乎近90元的高昂售价,但是没多久她便产生了质疑。原来,在赵女士购买了这瓶食用油后,有朋友又送了他一瓶同品牌的小瓶装玉米胚芽油,赵女士随后到超市仔细对比后发现,西王玉米胚芽油较玉米鲜胚油单价便宜了近四分之一,但是食用油所标注的营养成分列表中,各种营养价值相同,较便宜的玉米胚芽油反而更加稳定。多次拨打西王热线电话均未接通的赵女士不禁要问,这多花钱只是买个概念?
对此,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夏律师告诉记者,如果说涉及到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产生误解的行为,则涉嫌概念炒作甚至虚假宣传。因此,对于生产厂商提出的概念,还需要生产厂家给出科学依据,证明其说法属实,确实存在广告宣传中的功效。但是,记者登录西王玉米胚芽油官方网站中看到,西王玉米胚芽油荣获省级质量奖、备战伦敦奥运会专用产品称号,但是什么是“玉米鲜胚”,却没有任何说明。
上接26版
按照网站上的热线电话,记者分时段多次拨打,终于在第六次拨打时接通,但接线人员了解记者意图后,表示需要联系北京总部,并随后告知记者北京总部的联系方式,便挂断了电话。随后,记者又与西王食用油生产企业媒介部秦女士取得联系。秦女士告诉记者,玉米鲜胚植物油属于他们的高端品牌,“玉米鲜胚”的最大特点就是鲜,在选用的玉米原料都是当季的,玉米胚芽当日分离当日使用,利用天然氮气不易挥发、隔离空气的原理来达到保鲜效果,避免了在油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保证了油品的新鲜,而最先进的“6重保鲜锁”加工工艺,能让鲜胚玉米胚芽油保存的维他命比同类产品高出2倍,天然植物甾醇、不饱和脂肪酸等植物营养精华含量也更加丰富。
面对秦女士的回答,赵女士表示,既然是当季玉米鲜胚,为何这种食用油全年都在生产和销售,莫非可以突破植物生长周期?对此,秦女士解释称,“玉米胚芽油原料产地坐落在山东黄河流域,这里日照时间长、温度适宜、水分合理、无霜期长,是我国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地方,因此可以常年供应。”赵女士告诉记者,“多了一个‘鲜’字,价格便可上涨,面对这样的高端产品,她以后会慎重考虑,毕竟所谓的保鲜,依旧只是通过工艺手法保持的,而不是天然的新鲜,这个鲜胚依旧只是一个概念。”
【提示】食用油品种众多,但是由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较西方国家大不相同,因此许多商家提出的“概念油”是否可取还有待研究,商家正是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大打“概念牌”。因此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品种时,一定要有自主地判断,根据科学的营养数据来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跟风,除了信赖大品牌和从正规途径购买外,还应当学会看标签,看标签上标注的成分、含量,知道什么东西能促使自己更加健康和有营养。
玄机之三:瓶身颜色混淆品质
正如姜女士所说,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产品的好坏会由实践来检验,但是姜女士手中的融氏橄榄葵花籽油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姜女士告诉记者,这种青绿色的包装老早就见过了,这几天油快用完了,她就试一试。据姜女士介绍,当时促销人员跟她说,橄榄葵花胚芽油虽不是纯正橄榄油,但却是橄榄油与玉米葵花胚芽油的健康调和品,价格低于橄榄油,性价比更高。在货架上,记者看到,这瓶5L装的融氏橄榄葵花籽油瓶身略显青绿色,仅从肉眼观察无法看清包装内食用油的色泽。
随即,记者拿起这瓶5L装青绿色包装食用油,询问超市工作人员对于这种颜色的包装有没有,工作人员表示这种青绿色的包装他们在上货的时候也在研究,换个颜色的瓶子是为了降低透光度,保证质量。记者问绿色瓶装的食用油销量如何,工作人员表示,前段时间还有不少品牌的食用油采用这种青绿色的包装,但是最近这类产品渐渐少了,记者手中的这个品牌比较知名,目前仍在销售。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记者发现青绿色的食用油包装多为橄榄油或者橄榄与其他植物油混合的调和油,目前超市正在销售的食用油大都还是采用浅棕色或者透明包装。
对此,正在超市选购食用油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我关注食品安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前段时间我在超市里看到还有这种青绿色包装的食用油销售,便开始怀疑这种食用油包装存在一定的隐患。”张先生认为,这种有色的食用油包装并不可取,首先,消费者无法直接通过观察食用油的色泽、是否有沉淀物、是否还有杂质来判断油品的好坏;其次,这种颜色的包装看起来绿色环保,但是实际上是否符合国家质量安全,仍是个未知数,因此还需要及时出台相应的质量监督政策,保证消费者可以简洁明了地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对此,记者在杭州市工商局法规处工作人员魏先生处了解到,对于食用油质量的好坏,消费者从自身主观判断很难鉴别好坏,因此认准品牌的好坏,不贪图小便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食用油质量究竟如何,只有向质量监督部门咨询。
质监局食品处韩先生告诉记者,不同种类的油有着不同的保存要求,而有色的包装可以提高遮光度,更好的保证食用油的品质,因此不需要细究哪种包装的食用油好。韩先生告诉记者,“现在食用油生产厂商很多,每个厂商都会选择自己的包装,只要是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包装,都可以确保品质安全,请消费者放心。”至于如何鉴别食用油包装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韩先生表示,在食用油尚未灌装的时候,所有的包装瓶都需要进行检测,但是灌装完成上架销售后,从包装上还无法直接明确地辨别包装瓶是否达标,所以还需要消费者选购熟悉的品牌。
【提示】消费者选购食用油的最直观感受便是色泽、通透度,如一级油比二级、三级、四级油的颜色要淡,这是国家标准规定的。也就是说,同一品种同一级别油,颜色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这一桶很明显要比那一桶深,则消费者就要在产品质量上打一个问号。但是,不同油脂之间颜色一般没有可比性,因为国家标准中不同油脂同样级别的油脂颜色不一定一样,这主要和油脂原料和加工工艺有关。
此外,透明度是反映油脂纯度的重要感官指标之一,纯净的油应是透明的。一般高品质食用油在日光和灯光下肉眼观察清亮无雾状、无悬浮物、无杂质、透明度好,高品质食用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较小。沉淀物俗称油脚,主要是杂质,在一定条件下沉于油的底层。因此,若有分层现象则很可能是掺假的混杂油,而优质的植物油静置24小时后,应该清晰透明、无沉淀。
由此可见,食用油采用颜色较深的外包装进行瓶装,避光保存的效果的确有所提升,但是消费者对于食用油品质的判断却会产生重大偏差,利弊大小尚不明确,建议消费者选购时仔细辨别。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