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集团加大粮源基地建设和粮油特色经营力度 |
2012-3-21 |
2011年以来,良友集团主动适应大都市粮食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倡导“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行业价值观,着力实施“主业集聚、产业扩展”战略,在原有粮食产业链的基础上,努力向上游建设粮源收储基地,向下游发展粮油平价店,加快形成“上控粮源、中控物流、下控渠道”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增强主动保障上海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能力。
一、加强资本运作,推进市场化重组,建设虎林粮源收储基地
2011年7月,韩正市长亲自率上海代表团赴黑龙江省,拉开了集团建设虎林粮源收储基地的序幕。集团制定了《粮源基地建设五年规划》,确定了“26248”目标。即:在东北地区和苏北地区建设2大粮源收储体系,在粮食主产区建成6个粮源基地,每年可实现粮食收购经营量200万吨,可控制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实现集团粮食物流吞吐量800至1000万吨。
一是实施资本运作,推进企业市场化重组。集团出资近3亿元,以51%的股权控股了虎林绿都集团,在黑龙江省东部建成了上海最大的市外粮源收储基地。基地集粮食收购、中转、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占地面积1935亩,储备和中转仓容20.5万吨,大米年加工能力24万吨,粮食日烘干能力4000吨。基地全面建成后每年可收购粮食数百万吨,其中粳谷70万吨。2011年已成功实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在秋粮收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虎林基地已收购粳谷42万吨,首批新大米运销上海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多月,赢得了在上海市场新大米率先上市的先机,起到了引导和稳定上海大米市场价格的标杆作用。
二是注重规范运作,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集团始终坚持把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原则贯穿于两地合作的全过程,努力将潜在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主动聘请社会第三方评估、审计和法律机构,积极推进资产评估与合作进程,研究制定公司章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企业管控机制,为合作的顺利开展和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新绿都股份公司董事长由集团推荐,总经理由虎林方推荐。为控制资金风险,公司实行财务总监联签制度,财务总监由集团推荐。
三是强化顶层设计,谋划虎林基地产业战略发展。下一步,集团将以虎林新绿都集团为主体,完成对黑龙江整个粮食收储点的战略布局;研究并实施虎林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开发虎林优质大米、方便米饭、稻米油、非转基因大豆油、杂粮等粮油新产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基地+农场+合作社+农户”模式;抓紧基地收储、加工、信息设施设备改造,建立健全质量管控体系,确保粮食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通过进一步整合虎林的绿色资源优势和上海的市场渠道优势,努力做大虎林粮源基地产业。
二、加强市场营销,推进跨区域联动,促进乐惠虎林大米持续热销
乐惠虎林大米能否被上海市民广泛接受,是检验虎林粮源基地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准。为此集团上下高度重视,两地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打响了虎林大米登陆上海市场的攻坚战。
一是谋定而动,精心策划虎林大米登陆上海市场。早在虎林粮源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乐惠虎林大米的上市策划工作就已同步展开。集团研究制定了《乐惠虎林大米整体营销策划方案》,确定了用上海著名商标“乐惠”品牌来冠名虎林大米的策略,以乐惠的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为虎林大米进入上海市场提供助力,同时确定了虎林大米的产品定位、包装设计、价格策略、销售渠道、媒体宣传、广告投放、促销活动等具体事项,为虎林大米成功进入上海市场做好充分准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迎难而上,齐心协力解决产供销环节中的各种问题。虎林大米市场一上架,就受到上海市民的追捧。许多超市卖场出现了排队抢购的现象,首批2450吨虎林大米不到两周就销售告罄。集团紧急启动第二批虎林大米发运上海市场。虎林大米单日供货量超过300多吨,超过了乐惠大米单品销售的最高记录。同时,铁路发运能力不足、加工产能不足、配送运力不足等问题突显出来,导致虎林大米一时供不应求,部分超市卖场出现断货现象。对此集团上下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组织生产和发运,及时解决产供销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更多的市民分享到上海粮源基地建设的成果。
三是因势利导,想方设法延长虎林大米热销周期。回顾虎林大米销售,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市起至去年10月份的市场导入阶段,集团开展了“虎林大米专列接车仪式和新闻发布会”、“品虎林大米、游乌苏里江”等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形成了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立体化媒体宣传声势。第二阶段是去年11月份至今年1月中旬的持续热销阶段,供求关系处于紧平衡状态,市场出现了囤购和冒牌虎林大米现象,对此集团通过媒体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并借助乐惠虎林米饭研发上市契机,形成了新一轮媒体宣传高潮,进一步提升了乐惠虎林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三阶段是1月下旬以来常态销售阶段,消费者逐步回归理性,市场供求基本平稳,乐惠虎林大米已被上海市民普遍接受。据《上海商情》公布的统计数据,近几个月,乐惠大米的月度市场占有率逐月大幅提升,由过去的17%左右,跃升至12月的57%,超过第二名51个百分点。
三、加强产销对接,推进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粮油特色经营
今年1月18日,集团旗下的第一家“粮油平价店”在武定路开张,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市民的热烈欢迎。据初步统计,目前粮油产品在首家粮食平价店的销量相当于1至2家大卖场的销量,或相当于50至60家良友便利直营店的销量。平价店的影响力、市场前景和对粮油加工企业的拉动作用可见一斑。
一是大胆创新,探索粮油直营直销新模式。开设粮油平价店,是集团对粮油产品直供直销模式的一种新探索。众所周知,大型连锁零售商利用其渠道优势,向供货商收取进场费等各种收费繁多,使产品的零售价格在中间渠道中被大幅提高。集团拥有上海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粮源收储基地、仓库物流码头和粮油加工企业,产业链前端优势十分明显,但在后端的市场和渠道建设方面存在短板,产品的零售定价权和销售量受到一定的牵制。因此,开设粮油平价店,大力发展粮油特色经营,对于集团进一步延伸核心产业链、扩大行业影响力、掌握市场定价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是凸显特色,坚持粮油平价店可持续发展的定位。一方面,粮油平价店更凸显“保供稳价”的社会职能。与良友便利店不同的是,平价店的粮油行业特色更加突出,其服务市民保障民生的社会责任更加突出,其在粮油“保供稳价”中的渠道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平价店将有利于完善和丰富粮油价格调控手段。另一方面,粮油平价店更凸显“保值增值”的战略价值。与传统的粮油商店不同的是,平价店导入了现代经营理念和商品管理技术。作为集团企业形象和自有品牌的集中展示平台,粮油平价店是集团“良心、良品、良友”核心经营理念的展示窗口,是集团品牌和产品最集中、最完整的展示窗口,是集团服务民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展示窗口。因此,平价店的价值不在于单店能够获取多少盈利,而在于通过其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整个集团的社会形象,从而增强集团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是扩大规模,不断提升粮油特色经营水平。发展粮油平价店是集团一个长期的战略之举。集团将根据首家粮油平价店的运营状况,计划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在全市每个区陆续开设1-2家连锁门店。同时在本市标准菜场中开设粮油专柜,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粮油直供直销网络,以此不断扩大惠民服务范围,增强规模效益和市场影响力。
下一步,良友集团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实施“主业集聚、产业扩展”战略,加快粮源基地建设向系统化、现代化、规范化方向推进,加快粮油平价店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早日形成集团“上控粮源、中控物流、下控渠道”的产业新格局,为确保上海粮食安全和市场供应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