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茶油品类战略思考 |
2012-4-28 |
【慧聪食品工业网】美国白宫人类营养研究委员会主席——阿特米斯·西莫普勒斯博士经过对一系列油品的数据比对后,发表权威结论性公告:“目前全世界完全符合国际营养标准的保健油只有中国的山茶油,其次比较接近的是地中海的橄榄油。”另外阿特米斯博士还说——中国山茶油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
为什么这么好的油,在消费者心智却并不高端呢?为什么如此权威的认可,消费者却并不买账呢?基于小范围内的市场调查,以下从品类的角度试分析——
中国在欧洲橄榄油一阵西风袭来后,东风也渐起——中华茶油,作为列名于《山海经》,古之贡油,流传已2300年历史的中华国油,其后有人将之称为在历2300年来所从未有过的名称“东方橄榄油”。
当然也有人用“被誉为”来形容对中华国油的这一比对,似乎这并不恰当的比对为中华国油抬了不少身价。从市场行销来说,这一“被誉为”多少有一些像是品类定义——然而却正是这一“错误的比对”,将中华国油品类在市场认知中推向了万劫不复境地。
中华古语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而观中华国油,被称之为东方橄榄油,这一比对从品类的角度来看,一不具差异化;二不具识别性。
正是“东方橄榄油”这一标签,造成了品类在终端处于两难的尴尬局面。
其一,从企业层面来说:中国企业无一不以东方橄榄油来比对(更专业的说是,品类描述)。说浅显一些就是比喻。
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中国山茶油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类认知。而用“山茶油”又似乎上不了档次,显示不够高端。而中华国油这似乎又显得有点王婆卖瓜……同时也解决不了消费者的认知问题。而用东方橄榄油,似乎自抬了身价,又貌似解决了认知。
而真相是——这一对比不仅没有抬高身价,反而是降低了自身本钱。不仅模糊了消费者对于东方饮食文化的认知,消费者来看,另外中国山茶油企业喜欢与橄榄油进行数据对比,而在这一些并不相上下的指数中,消费者并不卖账。暗示显然是失败了的,这是为什么呢?
其二,从消费者层面来看,“东方橄榄油”这一别称,让消费者认知出现了问题,这就是暗示失败的原因。当中华国油自称为东方橄榄油时,首先是给消费者一种心理暗示,橄榄油是我的参照标杆。从而变相的为橄榄油在消费者心智中构建了认知——橄榄油是最好的。因此中国山茶油才拿它来比。那为什么我不买橄榄油呢。
对比错了吗?比对是没错的,然而错就错——当你在自称东方橄榄油时,来自西方的橄榄油就在安静陈列你的隔壁。甚至消费者手中拿着一瓶来自欧洲的橄榄油——或许是正拿橄露“月光级”橄榄油呢。作为同业竞争,一个完全独立的品类,拿同业竞争的品类进行比对的情况是罕见的,从品牌行销来说既不科学也不明智。
究其原因在于,首先就错在中国山茶油没有自己的品类认知。在中国山茶油市场发展的的十多年来,通过宣传自身的方式是变相的帮助消费者认知橄榄油,从另一角度上说,实际就是让消费者能够在终端——从名称、概念、包装等外部品相上有了更为直观、真切的对比,从而更倾心于实践橄榄油的消费体验。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