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今起禁售散装食用油 范志红:散装变加工具进步意义 |
2012-5-2 |
导语:散装油被逐出昆明餐饮业,有人欢喜有人愁。5月1日经济之声聚焦:全面禁止散装油,打击面是不是过宽?散装油出局,会不会影响餐饮业的经营?有了包装,是不是就能够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
中广网北京5月1日消息(记者伍承波)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在敲打着人们的神经。有消息说,从今天开始,昆明的餐饮业开始全面禁止使用散装食用油。那么,昆明市出台这项禁令的原因是什么?餐饮业又对禁令有什么反应呢?
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云海告诉记者,昆明市作出这项举措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地沟油进入餐饮市场。记者采访的大多数餐馆的老板表示,这对他们没什么影响,因为他们自己用的就是桶装的食用油。但有一小部分小餐饮店的老板说,自己虽然用的是散装油,但进货渠道正宗,可以保证不是地沟油,现在改成桶装油的话,成本会上升,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意。
有业内人士认为,昆明市的这种做法自有它的道理,但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可能会增加餐饮业的成本,这些成本最终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并认为根本上还是要加强对炼油和流通环节的监管。而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云海表示,虽然这个举措可能会导致一些餐饮企业的成本增加,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昆明市禁用散装食用油的做法?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对这个话题作出评论。
范志红:散装油的质量好坏是无法确定的,因为产品上面既没有标签又没有质量标准,也没有特定的各种成份,没有生产厂家。不能说它一定有问题,但是管理起来会非常难,而且如果明显比别的正常的油便宜很多的话一定会有猫腻。
现在昆明市全面禁止使用散装油,有很多人在质疑打击面过于宽了,因为查处地沟油本应该是监管部门的责任,可现在却采用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
范志红:我不认为是打击面过宽的做法,因为散装的食品变成加工的食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进步。很多年前我们每家每户吃的油也都是散装油,都是黑糊糊很浑浊的,也不知道哪来的,也不知道谁生产的,现在为什么不吃散装油了呢?为什么要到超市里面去买那些澄清透亮告诉你是什么东西做的,告诉你是一级还是二级,因为消费者是有知情权的,你如果不能够确定你的东西是哪来的,就没有人为他的质量负责,没有人负责的东西怎么会吃的放心呢。
媒体报道称,很多小餐馆的店主对昆明市的禁令颇有微词。他们觉得这会抬高他们的经营成本,让他们的生意更难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必须使用价格更高的带包装的油,餐馆里饭菜也会涨价,成本上涨的负担最终还是落在了消费者的头上。饭馆里的饭菜更安全了,但是价格更高了,老百姓觉得贵,餐馆也变得更加萧条,对当地餐饮业反而是造成了打击。对此范志红认为,不至于到成本成倍上升的程度。
范志红:我们要的是价廉物美,但如果便宜是以伤害自己的身体为前提你会要这种便宜吗?我们过去很多年前因为非常穷,什么都吃,过去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个质量,但是现在几十年过去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为什么我们的食品还要像几十年前一样那么没有保证呢?我们当然希望自己在可以承受的范围里吃好一点的东西,仅仅是换一个油不至于到成本成倍上升的程度。
那么造假者有没有可能把手伸向桶装油,新一轮造假行为?
范志红:理论上来讲任何东西都有可能造假,但是造假的难度不一样,一个没有包装的东西造假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说这个产品知道是哪来的,哪个厂出的,都写得很明白的话管起来就容易多了。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