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食用油安全问题总体较好 调和油标准亟待确立
2012-6-7
     食品安全,或许就是今年网络上搜索量最大的词语之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地沟油”算是老面孔了,像“毒可乐”“问题饮料”“毒胶囊”等一度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然而,作为餐桌上最重要的辅料之一,食用油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自地沟油事件出现后,食用油安全从未离开过消费者的视线。眼下又到食用油价格调整周期,部分高纯度精炼油价格坚挺,不少调和油产品价格放量下行。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消费者并没有盲目地抢购便宜货,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消费者更加注重“安全”二字。   据了解,我国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迄今还没有对调和油中各单项植物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也没有相关食用调和油的添加标准。植物调和油的质量安全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总体来看,目前食用油产品质量比较安全可靠,不过国内植物油市场出现的一些新现象也值得关注。   一,调和油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油种,但却缺乏对其各单项植物油成分的定量分析。目前市场上相当一部分调和油都穿着高品质油的外衣,实际上目前并没有严格的调和油标准。举个例子,一瓶500毫升的花生调和油,加一小勺花生油和加半瓶花生油,同样可以称为花生调和油。   二,好油自产自销,卖不出好价。以食用油的多饱和脂肪酸含量为例,多饱和脂肪酸较低的食用油,对人体健康更有益。菜籽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但市场的量价表现都欠佳。我国油菜种植集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品质的油菜籽往往被周边中小加工企业收购,因不具价格优势,大量油菜籽往往被企业自己加工自己销售给当地熟客,并未远销外地。   三,高出油率达40%的花生品种至今没有临时收储政策,相当多的地区缺乏油料种植补贴或者补贴不力,规模种植前景堪忧。与此同时,国产大豆产业面临再次洗牌,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因此逐年增高。   油菜籽、花生、大豆等纯植物油的产量有限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植物调和油在国内强劲的食用油需求面前成为了主流。我国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迄今还没有对调和油中各单项植物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也没有相关食用调和油的添加标准。生产企业可以随意将不同的油脂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调和,有的甚至借调和油的名,故意在产品里少加高价值油脂,多添低价油脂,而在产品名称上却以高价值油脂名称冠名,调和油产品售价也自然不菲。   虽然市场上依旧鱼龙混杂,但植物调和油市场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尽快出台有效检测方法和监管措施,确立调和油添加标准,还给消费者一个纯净的食用油消费环境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