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摸着“日元”过河,人民币国际化再进一步
2012-6-11
    摸着“日元”过河   这标志着人民币对非美元主要货币的汇率,将开始建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在岸汇率价格参考  2012年6月1日,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在上海和东京两地正式开始。   市场显示出对此模式的认可。一开市,首批做市商之一的中国银行,就与日本瑞穗银行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分别成交了日元兑人民币的直接交易。各做市商的报价与之前相比也“明显活跃”。来自东京外汇市场的数据显示,1日人民币和日元直接交易量达到近10亿元人民币。   双方受益   虽然在此之前,人民币与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俄罗斯卢布也实现了直接交易,但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元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之一,也是国际储备货币,林吉特、卢布的影响自然不可与其相提并论。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布的《2011年中日贸易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3449亿美元,其中日本进口额1834亿美元,对华出口1614亿美元,三项都创造了历史新高。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   据统计,在华的日本企业超过了22000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日资企业会以美元计价,人民币结算,价格竞争力会大大提高。   在这些双边贸易中,通过美元结算的占了绝大多数。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人民币结算的中国对日出口和进口分别仅占全部的0.3%和1.7%。以日元结算比例稍高,但也只占中国对日本出口的20%左右。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高级交易员徐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增加了人民币对日元的直接报价,可能会降低与人民币相应的对日元的换汇成本,也减少了风险。   一个比较乐观和略显夸张的说法是,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每年预计能够节约30亿美元的手续费。   尽管取得了不错的开局,交易的活跃程度也好于预期,但目前,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的大部分交易还是来自银行间买卖,进出口企业出于实际需求的交易还不太多。   “虽然多一种结算选择,但实际上还会以美元作为主要结算方式。”浙江富阳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祖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的公司每年销往日本的产品达到100万美元左右。“用人民币结算我们当然最开心,但日本客户不愿意。”他说。   除企业外,个人兑换日元的成本也随着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开展的深入而降低。如果中国人在日本使用日元信用卡消费,在还款时就可以跳过美元转换这一环节,从而节省1.5%的货币转换手续费。   目前,国内银行发行的外币信用卡以美元卡、欧元卡和港元卡为主。据《中国新闻周刊》向一些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了解,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等银行都在准备发行标准日元信用卡。   人民币国际化再进一步   开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其战略意义需要比经济上的效果更为重要。   以贸易结算作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排头兵,实际从2010年就已经开始。截至2012年初,基于人民币的结算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0.4%提高到了11%。   “可自由兑换和普遍接受性是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条件和重要标志,实现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进程的重要跨越。”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中国”)发布报告认为,基于目前的趋势,人民币将在未来的5年至10年内,成为排名前三的国际性贸易货币和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或将借助这次与日元的联手而进一步得到确立。   “这一交易,标志着人民币对非美元主要货币的汇率将开始建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在岸汇率价格参考。”汇丰中国董事总经理兼环球资本市场总监廖宜建表示。   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还可以促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在境外有了挂牌汇率价格,目前形成的汇率水平,能够为未来人民币进一步向海外发展打下基础。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直接询价可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增强人民币汇率的自主性,为未来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增强弹性,从而也能真正地转向参照一揽子来奠定基础。   “虽然此次外汇结算还局限于经常账户,资本账户中反映的市场报价能力还未体现,但是外汇市场的结算方式发生了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产生影响。”他说。   郭田勇认为,未来很可能推出的人民币与欧元的直接交易。打开更多的汇率渠道,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有更多的参考,真正实现参考一篮子货币而非盯住美元、完全被动追随美元的单一路线,这能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为透明,价格更为真实,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均衡和合理。   “英镑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重要国际货币。”鲁政委分析说。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